浔龙河由“自然村落”向“特色小镇”转变的核心动力是工商资本下乡。为深入研究资本下乡,专家们在湖南全省范围选取了7个市州,了解1—2个资本下乡项目基本情况。上报的12个项目中,现代农业型、生态农业型、观光旅游型项目10个,占83%,工业带动型、电子商务服务型项目各一个。
将这些项目与浔龙河进行比较,共同点是在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客观上培育了农村发展新动能。不同点是浔龙河资本下乡过程中,在制度建设、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建设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系统性、可持续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取更高收益,是工商资本下乡必然选择。从实践看,资本下乡基本是某公司对产业的直接投入,是单一、直线型的。比如衡南县大三湘茶油、湘潭县的花木、广林的玫瑰等发展生态农业和莲山庄园等生态农庄等。
浔龙河资本下乡则有其创新性路径,比如规划引领。浔龙河特色小镇严格贯彻多规合一,即以民生规划为核心、产业规划为引领、小镇建设规划为推手、社会发展规划为长远目标、土地利用规划为保障的规划体系,在规划引导下吸引企业进入,避免盲目开发带来的隐患。
平台运作方面,浔龙河特色小镇以小镇建设为平台,由政府、村集体及公司三大运营主体负责,以企业作为主体、政府负责引导、市场化运作。从小镇人口结构构成分析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小镇消费结构和消费人群,开发相应的产业,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及教育产业,并以项目的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形成特色小镇建设与“美丽乡村”现代综合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模式。
融资创新是放大浔龍河价值的重要手段,浔龙河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运用PPP融资、上市融资、众筹、参股合营等多种融资手段和方式。如利用PPP融资解决政府公共投资的最佳金融方案、借助上市公司广州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股市增发融资确保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以众筹和私人订制的模式助推乡村康养产业开发。
从推动力量看,浔龙河更具系统性。工商资本注重追求规模效益,分散的土地经营权是资本下乡的障碍。资本下乡必须解决土地集中流转,让资本“脚踏实地”。从案例开看,小镇主要存在流转规模小、流转难的问题,如湘潭市盘龙生态农业示范园受到土地流转难的困扰,严重制约了其整体效应的发挥和规划的落地,浔龙河资本下乡则追求推进的各项要素内在逻辑性,追求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性,用系统的、运动的,而不是孤立静止的眼光来推动浔龙河特色小镇打造。
浔龙河系统地处理好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关系,建设过程坚持了“农民是土地的主人,企业是开发的主力,政府是服务的主体”的理念,地方政府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延伸,赢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企业通过拓展市场空间,可以获得预期的资本回报。群众通过获得土地集中流转带来的固定收入,通过城镇化带来就地就业机会以及合理的集体资产经营分红等,实现了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的有效提升。这些为小镇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小镇建设效率和质量。
浔龙河系统地处理好产权、投资和分配的关系,建立了合理、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红利分享机制,营造良好的多方共赢、红利共享发展模式,有效激励各方主体,确保政府、企业、群众参建的积极性。
此外,系统地处理好土地、人才、资金的关系。浔龙河特色小镇依靠带头人柳中辉及其团队的带动,不仅使本村获益,也吸引邻村加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来。双河村土地流转后进行规模种植,保证了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有效提高了土地耕种效率。同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入股组成合作社,农户作为股东,既可按股分红,又可以通过劳动取得收入。在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上,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领域,而企业则依据市场机制投向竞争性经营领域,确保了多方的共赢。
从规模运作看,浔龙河项目更具整体性。由于“特色小镇”需要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等综合性功能,因此,需要从小镇的规模来考虑其整体布局,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一般以项目建设为引导的特色小镇建设都是先流转一部分土地,就开发一部分项目,如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的开发就是以先流转的3000亩土地进行产业开发,后续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受到一定的障碍。而浔龙河特色小镇的开发以村为单位,不落下一户农民、不落下一寸山水,让原住民真心拥护特色小镇的开发,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和小镇建设,其规模运作更具整体性。如浔龙河小镇的开发以“寸寸土地长稻谷”的理念实现土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浔龙河特色小镇建设全面考虑将农民手中所掌握的土地资源资产化,从而实现农民的物权价值。如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例,无论是水田、山塘还是林地都统一进行流转,分类进行补贴。按照耕地每亩每年600斤谷,林地150斤谷,坡地、水塘及其他闲置用地200斤谷的标准,以当年国家粮食收购价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租金,实现了“寸寸土地长稻谷”,从整体上将土地流转出来,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促进了小镇建设的有序推进。
从产业定位看,浔龙河项目更具生态性。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这样才有望保持小镇持久的繁荣。而特色小镇产业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而打造特色产业有赖于把所在地的产业优势糅合进去,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特色小镇产业,避免千篇一律的面孔出现。从我们的调研看,资本下乡发展产业必须保护自然生态、推进绿色发展,这是基本要求,而调研的项目都基本符合这一要求。浔龙河特色小镇正是利用其林地多的自然生态优势,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但有其不同之处,浔龙河特色小镇围绕带动人流、聚集人气,五大产业之间相互支撑、促进、融合,形成自身的产业生态。
浔龙河特色小镇坚持把产业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突出自然生态特色。浔龙河特色小镇按照不破坏生态环境、尽量不占用耕地和坚持土地效益最大释放共享的三个原则开展建设。另一方面,浔龙河的农业种植(花卉苗木)、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康养产业、基础设施等五大产业之间相互支撑、促进、融合,充分实现产业间互动、内外资源互动的多元复合价值,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生态,构建了和谐、高效、活力的产业体系与生态圈,正如柳中辉书记所说的,浔龙河是围绕聚集人气做产业,这些产业也都是服从于聚集人才这一理念,这是其它地方资本下乡所没有的,浔龙河特色小镇通过整一化的产业体系向外推介一种拥抱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有果园菜园花园、充满艺术生活氛围和艺术气质,无处不彰显人、自然、产业、城市和谐共生的“世界级田园综合体”。
从农民利益看,浔龙河项目更具可持续性。农民支持是浔龙河资本下乡项目顺利推进的最坚实的基础。而农民支持的坚定性来自于对农民利益的维护和发展。在这一点上,调研中的其它资本下乡项目差距较大,有的在土地流转后提供季节性就业,有的部分提供就业,有的则一转了之。比如湘阴县洋沙湖国际度假村项目,虽然建设得很漂亮,但在建成区内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村庄、失去了主人地位和权力。浔龙河特色小镇则不同,村民留住了家园、增加了财富,特别是完善了村民自治的形式,强化了农民的主人翁地位。
在确保农民基本生活的可持续性方面,浔龙河特色小镇考虑百姓问题的视角绝不是简单的拆迁、征收、住新房等操作层面,而是从土地改革“三权分置”进行深层次设计,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可持续性。浔龙河特色小镇按照耕地每亩每年600斤谷,林地150斤谷,坡地、水塘及其他闲置用地200斤谷的标准,以当年国家粮食收购价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租金,保障了百姓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可持续性。
以永久性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确保资产活力的可持续性方面,浔龙河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村民实行集中居住,新房具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可用作抵押贷款,从而确保了资產的保值增值,维持了资产活力的可持续性。
以集体土地收益权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可持续性方面,浔龙河由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商场、民营学校、医院、加油站、文体中心等可经营项目和旅游项目的运营,其获得的股份收益由村民按土地合作社中的股份比例进行分红,实现村民长效增收。
以农村社区化管理改革巩固城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方面,浔龙河一方面通过吸引城市居民在浔龙河购买住房,就地落户成为新社区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同样的完善的功能配套和农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转变农民身份,实现就地城镇化,身份直接转变为社区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同时,可以保留其农民身份对土地的权利。这样,就构成了城乡居民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的基础。
从总体上看,浔龙河改革的核心之一是社会资本主导,对乡村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项目是由民营资本发起运作的,公司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优势,主导了项目的顶层设计、资金运作、政策平台搭建、土地规划调整等要素破题,并负责项目区内的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了对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发挥出了项目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工商企业进农村参与农地改革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大担心是什么?工商企业主动参与农村土地改革,能够按照产业发展布局的需求合理进行土地资源配置,从而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获得产业发展的经营收益。其中,最大的困难也是按照产业的规划进行建设用地的布局和调整,并在规划政策、用地政策上、金融支持等方面实现突破;最大的担心是政府不支持创新改革,不支持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或因为政策调整对公司发展造成阻力。
浔龙河通过多规合一,构筑了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规划的统筹推进,最终形成了以民生规划为核心、产业规划为引领、建设规划为推手、社会发展规划为长远目标、土地利用规划为保障的“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同时,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乡村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浔龙河项目重点破解了土地问题,通过土地确权让农民的土地资源变为资产;通过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宅基地置换使农民的资产产生价值,变为资本;通过土地变性征收,让农民获得土地征收收益的同时,引进了社会资本下乡发展多种产业经营,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产业融合下,浔龙河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在项目区布局了生态产业、文化、教育、乡村旅游和乡村康养产业内容,形成了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其中,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做到盈亏基本平衡,与其他配套设施一起,构筑成项目便捷的交通区位、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为乡村全域旅游和乡村康养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产城互动中,浔龙河打造充满生机的功能平台。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既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又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试验田。通过实施村民集中居住,完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体、商等配套设施,使其具备了新型生态社区和城镇的功能;通过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引进社会资本、智力资源下乡聚集,使其又具备了产业发展功能。
作者:艾政清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