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体育社团数量上急剧增长的同时,当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管理不到位、社团活动的开展状况不稳定、资金缺乏、缺乏专业的指导、场地器材缺乏、社团的活动范围较小、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体育社团明确校企合作方向,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高校体育社团企业管理方式,驱动社团活动的全面开展,丰富高校体育社团的资源。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校企合作
高校体育社团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化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全国各高校的积极响应下,高校体育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高校体育社团在发展的同时,管理不到位、活动资金和场地器材缺乏、活动范围封闭、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开展的成效,进而影响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因此,在全国各层面推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借助校企合作的优势,找出一条具有建设意义的联合发展道路,对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1.1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由校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社团联合会(简称社联)管理。高校社联对体育社团的管理主要分两种。对于较大型成熟的体育社团社联通常会有更多的监管。社联会深入这些体育社团进行管理,从社团干部的任命到社团活动开展,以及这些体育社团的经费的支持和管理较多。但对大部分体育社团,社联的管理较为松散。通常这些体育社团成立后,社联对社团活动开展状况仅做单方面的信息接收,即在体育社团的大型活动对社联汇报申请批复,而经常性开展日常活动不向社联详细汇报,只在学期或年度做总结性的汇报。这样社联不能实时监管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状况,对社团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了解把控。[1][2]社联对这部分体育社团的管理有些任由其自生自灭的味道。因此大部分社团发展受限。大多数高校体育社团的社团章程是在社团成立时制定,许多制定章程的目的是为了向社联提交社团成立申请材料。大多数社团成立后对社团章程的修改和补充较少。一方面是社团管理层基本每年更换一次,老社团干部换届之后,较多或忙于学业或忙于实习或忙于找工作。因此工作移交后就较少参与社团活动,社团的传承容易出现断层,新任社团干部难以获取社团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也就较少的总结提高。另一方面社团干部水平有限,缺乏管理经验和用发展的眼光规划社团发展,没有意识到社团的章程是需要随着社团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改,因此使社团发展容易受到阻碍。[3]
1.2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状况不稳定
大部分社团在新生入学,纳新后的这段时间最为活跃。一方面入会成员较多,能收到较多会费,资金充足;另一方面活动规模较大,大量的新会员的涌入,会员人数激增,加上新会员的加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会员参与热情较高,参与的人也较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新鲜劲头的消退,以及受社团活动开展好坏和社团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社团成员出现分化,对社团有认同感的留下,不认同的社团成员就鲜少参加活动了。参加社团活动的人数和人员热情度大量下滑,以及社团资金量下降。社团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也日渐萎缩。特别是到了第二学期,一些社团活动常流于形式,有些社团活动只有社团骨干参与。社团活动开展起伏较大,影响社团的发展。社团干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社团的发展,好的社团干部会使社团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社团活动多,社团活动参与人多。[4][5]社团干部有通过选举产生也有通过上届社团干部推荐,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只重视选拔而忽视了社团干部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1.3高校体育社团的资金缺乏
大部分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费,少部分来源于社联,来源于赞助的极少。会费一般在加入社团的时候收取,且会费较低。如果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的时候也会补充收取仅用于维持社团基本活动的费用。因此在纳新的时候,社团经费最为充足,但随着社团支出项多,而收入项较少,社团经费日渐减少。如果社团需要开展较大型的活动,可以向社联申请资金,通常申请到的资金不多,且仅限于该次活动使用。少部分开展得较好的社团有较多的赞助费,但大部分社团赞助费少,有的甚至没有。因此大部分体育社团资金缺乏,发展受限。
1.4高校体育社团的缺乏专业的指导
较少社团有能力聘请校外专业指导教师,大部分体育社团的专业指导主要依赖体育教师。因此高校体育社团是否有专业的指导与该校是否有这个项目的体育老师有关。大多数高校体育社团种类较多,有些项目新颖,而体育教师人数有限,且一些新颖体育项目的专业技能体育教师没有掌握。另一方面原因是体育教师精力有限,既有授课任务,还有带训练队的任务,以及学校其他体育工作和社会服务,体育教师分身乏术,指导时间有限。还有部分原因是社团的指导教师多为义务性,既没有相关的考核机制也没有报酬和奖励机制,指导教师的参与更多取决于自觉性,因此指导教师动力不足,融入社团不够,对社团缺乏指导。[6]
1.5高校体育社团的场地器材缺乏
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场地较多是利用学校的现有体育场地,通常只能在学校正常教学和校队训练时间外使用。为了保证正常教学训练,一些布置了较为昂贵的专门性器材的场地,不对社团开放。因此社团的活动的场地和时间受限。对于学校没有该项目场地的,部分体育社团利用校内闲置空间向学校申请重新布置,社联通常只能批少量资金,加上社团自身的经费有限,因此只能简易布置,条件有限,空间有限。社团的体育器材主要是由社团经费的购买,也有采用社团自备或个人赞助等。社团的经费经常是捉襟见肘,没有更多的余力购买充足的器材,器材的更新和维护问题也经常得不到及时解决。[7]而个人赞助的器材通常来源于社团成员,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这部分器材的补充非常之少。
1.6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范围较小、与社会实践脱节
大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校内,少部分活动跨校活动,主要是校际交流,个别体育社团有组织参加社区比赛。高校体育社团将活动局限在校内与社会实践脱节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社团干部视野的局限;一方面是社团经费有限,走出校门需要提高活动成本;还有就是社团的社会资源有限。社团的发展受到限制。
2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路径
2.1明确校企合作方向,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对开展校企合作的项目活动学校都会给予较大的支持;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实施和企业对职工体育开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重要性,促动企业体育职工的开展。企业也认识到了高校体育社团有更多的体育资源,这就给了高校体育社团与校企的合作创造很好的环境。高校体育社团要抓住好时机,明确方向,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合作讲求双方共赢,只有双方得利,这种合作才能存在、发展,才能可持续。在校企合作中,只有企业受益,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才能使双方有意愿继续合作下去。作为校方,我们要了解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能为企业做什么。要研究合作企业的需求,要多与企业交流沟通。
2.2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高校体育社团企业管理方式
管理经验丰富是企业的优势,高校体育社团要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采用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完善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参与下,高校体育社团逐步完善社团管理制度。首先社团的注册、评审和建立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已成立的社团,邀请企业定期参与评估和整改。社团建立和建设有了企业把控,更适合企业的胃口,也就更能增加企业与体育社团的契合度。二是社团采用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立由会长副会长主持的总经理办公室,下设由社团精英分管的商务部、技术部、财务部、财务部等,社团成员为公司职员的角色。在社团总经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各部门的协同性下和社团成员共同完成社团的运作。三是社团运作参考企业经营方式设立,即要讲求效益。社团与企业的合作可采用项目化的管理,以项目完成情况,对全体社团成员进行考核。既有物质上的奖惩又有职位的变化,提高社团全体成员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不偏离高校体育社团教育的属性,一切还是为了服务于学生。[8][9]
2.3通过校企合作驱动社团活动的全面开展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高校体育社团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社团活动。高校体育社团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即可签订长期的合作关系,又可签订项目合同。高校体育社团为企业提供人力、技术、场地器材等的有偿服务,为企业制定职工体育开展计划,协助企业开展职工体育锻炼,协助企业举办职工运动会。同时高校体育社团还可以邀请合作企业来校交流。这种合作即是服务,又是活动。社团成员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丰富体育知识,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方式。社团成员通过参与企业的活动中,增加了社会实践,了解了企业的文化,使社团成员更容易进入企业员工的角色,为社团成员积累了企业实践的经验。因此,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可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给予适当的学分,办得好的社团给予奖励,驱动社团活动的全面开展。
2.4通过校企合作丰富高校体育社团的资源
通过企业合作增加高校体育社团的资金来源。高校体育社团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收取适当的报酬来增加社团经费。因为是互惠双赢,因此费用既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既能使企业接收,社团又有盈利即可。高校体育社团始终不能偏离教育的本质,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还是在于实现其教育的功能。另外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友好的关系,向企业寻求赞助,谋求社团更大的发展,使社团能更好地服务企业,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通过企业合作增加高校体育社团的物质资源。高校体育社团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及获取企业的赞助,增加社团的经费,修建场地,购置器材,丰富社团的活动场地和器材。另外,也可以通过与企业进行体育活动交流的方式,获取企业运动场地的使用权,增加社团的活动场地。[12]通过企业合作丰富高校体育社团的人力资源。高校体育社团在协助企业开展职工体育锻炼,协助企业举办职工运动会的同时,即使社团成员得到锻炼提高,又培养社团干部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灵活应变的领导能力。通过活动还可以考察社团全体成员,挖掘人才,培养骨干,为社团储备后备人才,从而保证社团干部的质量。另外,通过校企合作,为适应校企合作的模式,社团指导教师需要努力学习提高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社团专业指导教师还要花更多的心血来培育社团成员,让社团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当然,社团应该给指导教师与适当的报酬,学校层面鉴于社团指导教师在校企合作上的贡献,也要给予社团指导教师物质和精神奖励。总之,校企合作背景下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利用自身的优势,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通过资源互补,协助交流,与企业进行深入及密切的合作。只有这样高校体育社团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费云生.创新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发展共赢[J].职教论坛,2011,(11):4-5,8.
[2]张丽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运行机制建设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12):55-55.
[3]刑云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2:216-217.
[4]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4-16.
[5]向静.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的几点浅见[D].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2).
[6]卜苏利.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01).
[7]荀盛龙.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2).
[8]徐开春,徐翘楚.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06).
[9]陈贵平,潘辉.论高校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2).
[10]莫菲.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1).
[11]潘秀刚,陈善平,张中江,等.大学生体育社团参与现状及其影响作用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05).
[12]徐磊.和谐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为例[J].体育科技,2013,34(04).
作者:蔡聪彬 陈小莲 王五虎 邓正富 单位:厦门南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