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雅语文提倡课堂的“简”与语文素养的“雅”,“读思达”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是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本文将二者融合思考,阐述“读思达”视域下的简雅语文实践。
[关键词]简雅语文;读思达;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阅读、思考与表达,其中,阅读是基础和前提,思考是关键和核心,表达是提升和巩固。但三者不是并列、并重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特点,选择其中一个环节为重点,其他环节相辅相成,从而让教学更加简洁、高效。简雅语文追求教学目标的简明、教学内容的简约、教学过程的简朴,可见,以“读思达”理念观照简雅语文的实践,有助于深化对简雅语文课堂架构的理解。
一、简雅语文之“阅读”
以阅读带动思考和表达的简雅语文课堂,强调课堂上所发生的思考和表达都应基于阅读、通过阅读、为了阅读,即以阅读为主线。这样的简雅语文课堂往往呈现如下流程:初读,整体感知;品读,体会韵味;诵读,内化于心。每个流程都是以读开始,且作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循环深入的阅读之中,带动思考和表达的深化,最终反哺阅读理解。比如,对于统编教科书语文要素中的“关注词语和句子”“感受语言”“积累语句”“体会描写”,以及“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的阅读”两个策略单元,教师就可以采用这一形式。以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为例,从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来看,教材编排的意图在于体会描写,但并不强调欣赏这两种描写所呈现的美感。因为“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学习要求是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才提出的。但是,在《四季之美》课后习题中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所谓“韵味”,自然是指向“美”的感受。由于“韵味”具有一定抽象性,需要读者沉浸其中,倾心感受,产生共鸣,方能悟得,因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我们可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策略。因为朗读之前,我们必须先深入体会文字作品的语言含义和精神内涵,而声音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又比蕴含在文字之中的含义更加直观、生动,这样,无论是朗读者还是聆听者,都可以拥有比文字阅读更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明白《四季之美》是以时空视角描写的。而后,教师再带着学生品读第1自然段中的“鱼肚色”“微微的红”“红紫红紫”,体会颜色由浅入深、由冷色调逐渐过渡到暖色调的美,反映在朗读中,就是语气从轻到重、从低沉到微微高昂;从“一点儿一点儿”体会变化的缓慢,反映在朗读中,就是放慢速度,读出舒缓的感觉;从“泛着、染上、飘着”体会一个是由内而外慢慢地透出,一个是由外而内着色,一个是轻盈、自在的,反映在朗读中,就是要读出优美的感觉。而在品读第2自然段时,主要是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清少纳言的独特视角:不详写人人赞美的月夜,偏偏着墨于有萤火虫的暗夜等,这正是独特韵味的体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出美感,读出韵味即可。朗读带动思考和表达的发展,思考和表达又影响着朗读的效果,如此便能既简洁又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简雅语文之“思考”
“思考为主”的简雅语文课堂强调阅读和表达都基于问题、通过问题、为了问题(的解决),旨在让学生的学习从“知识线索”翻转为“问题线索”,将“让学生在知识线索中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这种模式是以思考为起点和中心,以问题和思考带动阅读和表达,基本流程是:发现和提炼核心问题并分解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中,推动阅读和表达,并促进思维的更优化。比如,对于语文要素中“理解词语、句子、课文意思”“感受丰富的想象”“明白道理”“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以及提问策略单元,教师就可以采用这一流程。以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为例,课后习题第二题提出:“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父亲很善于观察;父亲热爱自然;父亲曾经是个猎人。)其中,最后一个判断是一个开放式的判断,是建立在前四个有理由的判断之后,通过理性思维得出属于自己的判断,这就需要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父亲的想象。因此,教师教学本课时,可以将本题作为主问题,并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并想想理由。通过阅读文本,学生很容易就判断第一条是正确的,因为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地表达了父亲对鸟和树的喜爱之情。至于第二、三、四条的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父亲的动作、语言,结合多个修饰词连用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蕴藏的内涵:“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是难以辨认环境的背景,“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体现观察时的父亲仿佛和树林融为一体,“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仍不能阻碍父亲分辨出鸟的味道。由此对比“我”的表现,就可以发现父亲善于观察以及对鸟的了解与喜爱。那么,第五个判断是否成立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比如正方(父亲曾经是个猎人)就提出只有猎人,才会对鸟的习性如此熟悉,知道哪里有鸟,闻得到鸟的气味,知道鸟儿什么时候歌唱,还晓得最容易打中鸟的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反方(父亲不曾是个猎人)则提出,只要是知鸟爱鸟的人,就会十分了解鸟的习性,况且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可以看出父亲绝不会是猎人。其实,这个判断并没有对错,无论学生如何理解,都不影响对父亲形象的认识,关键是借助问题,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辨析、不断交流中有效地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简雅语文之“表达”
以表达带动阅读和思考的简雅语文课堂,强调以表达作为教学核心目标,即以表达为起点和中心,课堂上的阅读和思考都基于表达、通过表达、为了表达。统编教科书的习作单元就尤为适合采用这一形式进行教学。此外,三年级上册的预测策略单元要求学生陈述自己的预测结果以及思维过程、四年级上册学习批注的单元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批注内容等,教学时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陀螺》为例,本课所在单元要求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根据语文要素和这一课编排的单元位置(最后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运用前几课习得的批注方法,体会“我”心情变好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任务:任务一:默读课文,画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批注体会,并填写心情变化曲线图(如图1)。任务二:同桌交流批注,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得出批注内容的,再全班交流。任务三:如何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请在文末写批注(字面意思、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等),至少写三句话。三个任务简洁明了,而且前一个任务都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和前提,为的就是不断巩固“批注”方法的习得,从而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有理有据。如此,既落实了表达能力的提升,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简雅”。
作者: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