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别林斯基的美学思想)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9 16:50:15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53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在19世纪,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列强之间的连年战争,包括各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等一些重大事件,震撼了当时欧洲生活的旧有秩序。在其中民族独立运动成为了19世纪欧洲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随着西欧的革命思想的传播,在俄罗斯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也兴起了反封建农奴制度和专制以及反列强侵略的民主主义运动。在运动中,俄罗斯先进的活动家中间所酝酿的俄罗斯准备完成它的世界文化使命的思想已经成熟了。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日益频繁。其中,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学活动最为突出,大约19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正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上升时期,也正是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胜利时期。在这两方面,别林斯基作为当时文学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不但替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美学基础,而且也替1905年以前的俄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作了第一阶段的思想准备。
  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1811—1848):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他的文学活动只有十四年(1834-1848)的历史。当时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任务时废除封建的农奴制,而别林斯基的活动正在十二月党人革命运动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加强反动统治的时期开始的,所以他的处境是及其艰苦的。他的活动主要是通过《祖国纪事》,《现代人》等文学期刊,以文学批判的方式宣传反沙皇专制和反农奴制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列宁曾把他称作:“解放运动中代替贵族的平民只是分子的先驱”。他的思想通过文学方式的传播,深深的影响了俄国的一些先进的积极分子,让他们的思想开始摆脱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束缚,开始为他们的尊严做斗争。于是导致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使得革命思想不断的蔓延到了整个俄罗斯,从而进一步兴起了解放运动的高潮。
  别林斯基在文学上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原则。在风格上,其一,就是他往往在自己的文章中设置一个争论者,这样让问题进行的更具针对性,而且表达更具锋芒。其二,在自己的文学批判上投注了强烈的主体情感。其三,他具体的文学批判中有细致解读的风格,他总是能敏锐的选取作品中最精彩的段落,加以细致解读,让读者有细腻而真切的感知。这正是他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以及解读,对现实问题的及时批判。在原则上,存在很强烈的认知倾向,他认为文学批评的人物就是对作品和作家要做出价值论上的区分,他一生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区分俄罗斯文学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作品,经过细致的筛选,他认为能支撑俄罗斯文学历史的是普希金、果戈里和莱蒙托夫,而时代也验证了他的选择。这是他的第一个倾向,批评要确定作品的价值。第二,他认为文学批判首要的是对作品的经验和具体的感知,而不是文学理论,虽然理论能够给人们清晰的认识、客观的解释,但是理论毕竟是一理想的可能和抽象,一种理论的解读不能够代替人们和作品之间具体的联系,而且理论很可能损失作品中原有意义。这应该是他之所以后来思想转变的原因。第三,他在自己的文学批判中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表现表面的现实,而且要探索内心的现实。
  因此,无论从风格还是原则上来说,都试图用文学的方式去反映现实,都着重突出现实主义的重要性,包括现实主义的的认知,现实主义的把握,以及他将现实主义的思想传播给更多俄罗斯当下先进的知识分子,这也从而奠定了他在俄罗斯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别林斯基不仅在文学评论上有所建树,从思想上分析,文学评论和哲学思想息息相关。他当时受到德国古典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Hegel,1770-1831)“绝对理念”思想的影响。并且,黑格尔在哲学中确实达到超过此前一切哲学家的成就,他的美学方面也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可见他在欧洲哲学史的显著地位。之所以他的美学观点对俄国斯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因为他有一个公式:“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别林斯基的文学活动只有十四年(1834-1848)的历史,中间有一段所谓“跟现实妥协”时期(1837-1839),由此过渡到四十年代的“向现实反抗”时期。所以他的思想发展一般被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四十年代以前,是黑格尔的影响占上风的时期,这期间的著作以《文学的幻想》,《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的中篇小说》,《智慧的痛苦》和《艺术的概念》为代表;第二个时期是他的思想成熟期,现实主义思想占上风的时期,这期间的著作以《论普希金》十一篇,《给果戈里的信》和《1847年俄国文学评论》为代表。
  在十九世纪头二三十年,俄国占主导地位的的是茹科夫斯基,马林斯基,波列伏依和早期的普希金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而这个时代是在俄国社会并条既已暴露而革命形势尚未形成的情况之下在和西欧文学影响之下形成,所以消极的因素居多。与这个流派密切相联系的还有从西欧传来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论,认为文艺的唯一目的是在创造美,是要美化现实。但是对于俄国的现状来说,是极为不利,有可能会麻痹人民的斗争意志。而到了三十年代,随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进步的知识分子尽情的揭露农奴制下的腐朽情况,从而出现了果戈里为首的“自然派”就作为浪漫派的对立营而出现了,自然派也就是现实主义派。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自然派的目的是要“使艺术完全面对现实,不要任何理想”,或“美化现实,”要让“艺术成为现实以其成为全部真实性的再现”。从而也影响了他后来由“跟现实妥协”到“向现实反抗”这一根本的改变。但是别林斯基始终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的影响,从艺术的角度分析,都是黑格尔的“理念的感性显现”一个公式的发挥。
  四十年代之后,随着俄国解放运动形势的发展以及作者本来的现实主义倾向的加强,也确确实实得到了一些改变,至少他从黑格尔的“理念”转变到了现实生活中去。全然符合俄国当时的现实情况。例如单从艺术的本质和目的分析:
  什么才是艺术的使命和目的呢?用语文,声音,线条和颜色把一般自然生活的理念描写出来,再现出来,这就是艺术的唯一的永恒主题。
  别林斯基的美学观点都围绕着艺术的本质和目的的这个中心问题展开。而在早期,他对艺术本质的问题经常表现出既想从现实出发又想从概念或理想出发的矛盾。
  这就说明别林斯基是从当时俄国农奴解放运动的现实中得来的一种预感。在发展过程中终将消失的是沙皇专制社会,而终归胜利的则是俄国劳动人民的革命理想。思想在晚期慢慢的转向了现实主义。
  虽然他的美学思想在前后两个阶段发生了转变,但是黑格尔美学的影响并没有就此停止。别林斯基的美学思想尽管还带有思想发展中所难免的一些矛盾,却建立了一套比过去为完整的现实主义文艺的理论。这套理论否定了纯艺术论和自然主义,而且在晚期的情致说中也显示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可能。别林斯基用这套理论大大的促进了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辉煌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1,12.
  [2]万健.试谈别林斯基的美学观[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02)
  [3]刘宁.别林斯基的美学观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8,3.
  [4]朱立元.黑格尔文学引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