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键词:价值投资理论 成长型价值 内在价值 安全边际 论文摘要:价值投资理论经过许多价值投资者的不断完善和 发展 ,已经构建起了以“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为核心的价值投资理论体系。但是作为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投资理念,价值投资理论在很多情况下还是被投资者所误解。本文严格界定成长型价值与成长型概念的区别,指出成长型价值是属于价值投资理论,而成长型概念更多是证券市场上的投机炒作。最后,通过分析价值投资理论发展演进的过程来证实上述观点。 在回顾华尔街悠久的 历史 时,不难发现,在早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证券市场就是一个充斥着投机和内幕消息的领域。但是伴随着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的《证券分析》一书的出版,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本被后来者奉为“投资者的圣经”的书籍,在其后的岁月内被连续再版,其投资理念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证券投资者。格雷厄姆用他所倡导的证券分析理论和技巧奠定了价值投资理论的基石,其后的价值投资者都是在格雷厄姆的基础之上,不断引入其他分析方法,形成各自鲜明的投资特色,因此价值投资理念才得以不断衍生和发展,并且一直被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 价值投资理论作为证券市场策略和价值分析的众多投资理论之一,其产生至今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但是价值投资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对证券投资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在价值投资理论产生之前,证券市场投资理念主要以趋势技术分析为主,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涨跌 规律 来进行投资。而价值投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模式,转而强调从公司经营管理的实质以及公司基本财务状况出发来寻找公司的投资价值。 投资与投机 投资和投机是证券市场上证券交易的两种基本行为,并且同样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但是两者在根本上有所不同。对此,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亨利•彼特认为,区分投资和投机的标准应该从分析投资的动机入手:买入股票通过长期持有、期望分享股息分红的长期行为是投资;而买入股票仅仅是希望通过不断的买卖来获取二级市场上差价的行为是投机。杰克•弗朗西斯认为:一项交易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是生产性的还是非生产性的、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均是区分投资与投机的有用标准。《 中国 金融 百科全书》则认为:投机是指利用股票价格波动,以牟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短期交易活动,其特点是交易期限短、次数频繁,具有风险性;除此之外都是投资。格雷厄姆认为: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是投机。 从以上的各种不同表述可以看出,投资和投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的实质在于投资和投机的盈利模式。笔者认为,投资和投机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风险的可控性:投资是指通过发现和创造价值来获取回报,其风险可控;而投机是指承担较大的获利不确定性,并以此来获取相应的回报,其风险不可控。从格雷厄姆的表述中,可以发现投资相对于投机而言,具有以下特点:投资是建立在对投资对象详尽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客观地研究来创造价值,而投机则是通过主观的判断来获取收益;投资能够保证本金安全;投资能够保证满意的回报。 价值投资理论的定义 价值投资理论从产生以来,一直就建立在证券市场的三个基本特征基础之上: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受一些影响深远而又变幻莫测的因素所支配,正是这些因素导致股票的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动;上市公司本身的内在价值却不同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起伏不定,而是相对稳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在短期可能会偏离公司的内在价值,但是从长期来看,市场价格会逐渐向内在价值回归;如果在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进行购买,肯定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而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就是“安全边际”。 证券市场的三个基本特征指出了价值投资理论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与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价值投资理论的核心就是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估。所谓内在价值,就是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股利、未来前景以及管理状况等因素所决定的股票价值,是未来上市公司所拥有所有现金流的折现值。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分为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两部分:内在价值是由上市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所决定,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而市场价格则由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所决定,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变化较大。因此往往会出现市场价格偏离内在价值的情况。沃伦•巴菲特指出,“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公司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公司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贴现值。但是内在价值的 计算 并不如此简单,它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它还是在利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修正时必须加以改变的估计值”。
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理论的简练概括,就是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超过其市场价格的部分,也是价值投资者能够稳定获取的投资收益。一般来说,安全边际越大则代表投资风险越小,而相应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于内在价值的理解,随着价值投资理论不断完善,其内涵出现了一些差别。最初,内在价值以格雷厄姆的观点为主,强调上市公司的绝对价值,也就是公司所拥有的有形资产的清算价值。后来才逐步加入菲利普•费雪关于成长型价值的观念,将公司的无形资产以及未来的成长预期也计入公司的内在价值当中。在格雷厄姆和费雪投资理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而形成了目前价值投资理论的理论基础,这也就是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所认同的价值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在分析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时,看重上市公司的有形资产,而不看重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如专利、品牌等。格雷厄姆认为价值是被事实所确定的价值,这些事实包括公司的资产、收入、红利以及任何未来确定的预期收益。所以,格雷厄姆在其投资分析中,主要在寻找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的比值偏小(也就是安全边际较高)的股票进行投资,通过买入并持有,等到其市场价格上涨体现其内在价值时,便可以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费雪则把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扩充,他把这样的“内在价值”称为 企业 的特质,即上市公司所拥有的高于一般水准的能力,能够使得公司利润逐年递增。相比之下,他更加看重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所带来的价值,也就是那些能够增加公司价值的因素。他认为可以通过对获利能力超过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借助于其强大的盈利增长来获取可观的超额利润。 综合格雷厄姆和费雪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定义,不难发现,尽管不同的价值投资者的理解有所差别,但是其实质是趋同的。尽管在公司内在价值的定义上不尽相同,但都来自于上市公司本身,这其中包括有形的资产、收益和股利,还包括无形的独特竞争力、优秀的获利能力、出色的经营管理能力,甚至还包括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等。价值投资者都认可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是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并且迟早会向价值靠拢。价值投资是通过寻找优秀的投资对象而从中获利,其持有时间的长短仅在于价值投资者个人对市场的把握,而不是区分价值投资与非价值投资的关键。 笔者认为,价值投资理论是通过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研究分析,然后比较证券市场价格,以此来决定股票买卖策略的一种投资理论。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思想,认为内在价值是确定股票价格的核心因素,只有在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即存在安全边际时,才会做出买入操作。格雷厄姆以及其后的价值投资者的投资理念都是一脉相承的,而仅仅在价值投资的主要步骤的一个或几个环节有所差异,这些环节包括怎样寻找低估的证券、如何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构造投资组合的方法。
在证券市场上之所以成长型投资会被广泛提及,能够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得到应用,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者往往将“成长型投资”与“成长型概念”混为一谈。所谓的“成长型概念”,就是证券市场上经常蜂拥出现的投资热点,如新技术、新专利、新产品、新市场,通过超乐观的财务业绩预测,来凭空描绘超出想象的美好前景,构造一种不切实际的高速增长。这样的成长型概念往往只能体现在对上市公司的发展预期上,难以带来实质性的增长,尤其是没有长期稳定的实质性增长。但是成长型概念却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能够吸引投资者的追捧,特别是在牛市环境下。从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 电子 半导体成长概念,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生物工程、 网络 科技成长概念,最终只不过是资金追捧出来的泡沫,只有其中真正具有长期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如ibm、微软、英特尔才能够脱颖而出,给投资者带来长期持续而稳定的投资回报。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随着价值投资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的新发展赋予了当代价值投资理论更多更新的内涵。格雷厄姆所推崇的以寻找市场价格低于上市公司绝对价值的投资品种的投资模式,是属于价值投资理论的,同样以费雪为代表的寻找具有长期持续成长能力的投资品种的投资模式,同样属于价值投资理论。成长型价值只不过是将更多的未来盈利增长计入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本文认为以费雪为代表的成长型投资实际上属于当代价值投资理论范畴,而证券市场上所谓的“价值型投资与成长型投资”分类,实际上只不过是价值投资与成长型概念的区别罢了。 价值投资理论的演进 价值投资理论从20世纪初产生至今,只有不足百年的 历史 ,但是追随价值投资理论的价值投资者们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投资业绩。不过,价值投资理论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价值投资者经过不断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投资实践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在价值投资理论演进的过程中,有四位价值投资者对价值投资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分别是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彼得•林奇和沃伦•巴菲特。 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把逻辑和分析的原理引入证券投资领域的人。格雷厄姆构建了价值投资理论的框架:“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受到所在时代的影响,格雷厄姆在应用价值投资理论时,往往都是在寻找被市场绝对低估的投资品种,对安全边际的要求远远要超过对公司本身经营状况的要求,并且格雷厄姆在 计算 企业 的内在价值时,只将企业的有形资产算作企业的内在价值,而剔除企业的无形资产,这样所计算出来的企业内在价值属于企业最核心、最具有安全性的价值。事实证明,在证券市场陷入低迷的时候,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技巧显得格外有效。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能够表现出对持续低潮的抗跌能力,还可以表现出在弱市中较强的获利能力,一旦证券市场行情开始转好,依照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所购入的大量低价股就可以籍此获得巨大的回报。 菲利普•费雪同样为价值投资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格雷厄姆强调“价值绝对低估”有所不同,费雪更加强调投资品种的“成长性”。如果说格雷厄姆看重的是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绝对价值的话,那么费雪更加看重企业盈利改善来保障股票价格未来增长的相对价值。费雪所看重的“成长型价值”,非常清楚地体现在他价值投资理念中的集中投资(费雪的投资组合中从来不超过10只股票)和长期持有(费雪持有摩托罗拉达21年之久),这与证券市场上盲目地炒作“成长型概念”的投机,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因此,费雪所推崇的企业“成长型价值”属于价值投资理论的范畴,只不过在认识企业的成长并且发现去投资价值上,需要有非比寻常的眼光和深厚的投资底蕴。 彼得•林奇是率先将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投资理念结合起来,并且成功运用到投资实践中的价值投资者,因此在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格雷厄姆和费雪的影子。在彼得•林奇的投资组合,有绝大部分是按照费雪的价值投资理论而买入的证券市场上极少数优秀公司,并且通过长期持有获取超额投资回报;而剩下部分则充分发挥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论的优点,不断寻找被市场所低估的公司股票,在企业的恢复性上涨中获利。借助于格雷厄姆和费雪价值投资理论中的优点,彼得•林奇取得非常成功的投资业绩。 沃伦•巴菲特是将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价值投资理论彻底融合,并且取得非凡成就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常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加上15%的费雪”。巴菲特是借助于格雷厄姆的方法找到了市场犯错误的机会,而借助于费雪的集中长期持有的理念实现了财富的巨幅增长。巴菲特将价值投资理论中的“成长型价值”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所长期持有的上市公司都能够保持快速而持续的成长,最终都成为拥有巨大市值的公司,巴菲特也借此成为了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 在价值投资理论从格雷厄姆、费雪到巴菲特的不断融合和完善中,可以看到,价值投资者彻底地将成长型价值从成长型概念投机中剥离出来,融入到价值投资理论中,给价值投资理论中的“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赋予更多的内涵。 参考 文献 : 1.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1999 2.菲利普•费雪.怎样选择成长股.海南出版社,1999 3.沃伦•巴菲特.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