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教育观念的开放
人们对聋童的培养目标和模式还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和偏见。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将来依靠社会福利,只要一张“残疾人证明”就“牢靠了”,因此对孩子学习漠不关心;有的认为聋童无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能自食其力已不错了。
陈鹤琴认为:要把聋童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成为具有爱国精神的、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的公民,同时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具有现代意识。要相信每个聋童都有潜能,不发展就会有限制。
要根据“功能补偿、用进废退”的原理,处理好全面发展与扬长避短的关系,确立正确的聋童发展观,只有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使聋校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特殊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事业,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参与,而家长的合作与参与有利于教育的有效进行和孩子的良性发展,学校与社会更要为家长参与教育提供帮助和指导,家长自身也要积极争取机会和权利,并通过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配合学校促进聋童的发展。
首先,学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家长提高参与意识与能力。
第二,家长应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并将其在家中的表现向老师反映,互通有无,共同探讨孩子的有关问题。
第三,父母是聋童教育的最佳合作伙伴,应尽可能的选择最能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模式,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
第四,让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及课外活动安排等,让家长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学校及老师进行协商。
三、改革聋校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劳动能锻炼聋童的肌肉、筋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促进身体发展;能培养聋童智慧、情感、意志和品格。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锻炼,促进“以目代耳”的代偿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聋童认识活动和智能的发展;能培养聋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促进其自强自立。
根据陈鹤琴提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理念,聋校的劳动教育应作如下设想:
1. 家校配合对聋童进行劳动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在家中,家长勿包办代替;在学校,教师要敢于放手。通过宣传人类的起源发展与劳动的关系,让学生渐渐产生劳动光荣的意识。通过卫生劳动包干、比赛、奖励等形式,培养聋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品格。
2. 训练劳动技能。要教会聋童认识和使用简单劳动工具,获得初步的生产意识和技能。班级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固定性和机动性的劳动,使聋童在做中求进步。
3. 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班级劳动是培养自觉劳动习惯的最经常性活动,应通过严格的劳动纪律,培养聋童的劳动习惯和对工作的责任心。
4.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从生活自理入手,如整理书包、叠被子、洗澡洗衣、打扫房间、洗涤碗筷等,逐步增加劳动难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指导、训练,逐步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治、自理能力。
四、深化聋校课程教材的改革
运用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论和聋校教育的基本原则,调整现行的学校课程,完善活动课程,构建技艺课程。通过组织大量的自然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技艺训练,解决因听力障碍而使聋童受教育机会减少的问题,为其开发潜能认识自我,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同时,要组织人员根据改革要求编写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包括活动课及技艺课教材,以补充统编教材的不足。
课程设置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技艺课程三大类:
1. 学科课程。根据实用性、补偿性原则增设笔谈课(含会话课)、阅读课及“信息技术课”、“英语初步课”。在总课时量不变的基础上,用大小结合,长短课结合的形式落实教学内容,以适应聋生的实际要求,补充统编教材的不足。
2. 活动课程。根据实践性、操作性、主体性原则,设计适合聋生特点和学校实际的课内外系列活动。
3. 技艺课程。将“教学计划”中“美工”与“劳技”从学科类课程中单列出来,与学校新开设的专业技术课合并为技艺类课程。
作者:石聪颖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