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通过审美型阅读与切实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搭建博客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落实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
一、寻根溯源,学会剖析,探寻写作动机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对写作没有兴趣?会写不出好文章?寻根溯源后,其实是学生与老师都过多关注怎么写而忽视写什么的问题。
现在学生习作特点是毫无个人见解,人云亦云,思想“正确”,语言乏味,平铺直叙,毫无才情,虚情而滥情,读起来令人厌烦沮丧。教育学者张文质指出:“在种种日常化、考试化的压迫、利益诱导和强化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已经自觉地、熟练地掌握所有说谎、伪饰、顺应时势的本领,个人的独特性消失了,想象力消失了,生命的独特经验变得毫无意义。”
情感需要宣泄,需要用写作来让世界明白“我”对世界的认识。一个人写作如果连自己都没有这种需求,写成的文字自然没有吸引力。我们读了书,了解了天下,就想说给别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只有自己经历了苦难,或是真正了解了别人的生活的苦难,才能真正认识到生命本质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精神状态,才能用正确的态度来生活、写作。
书写“爱”与“美”是永恒的主题,需要学会剖析自我。因为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你文章的深度。正视自我相当困难,容易看清别人的长处与短处,却很难看清自我的阴暗面。鲁迅说,解剖别人是容易的,解剖自己却很难,但“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着自己”。所以鲁迅才写出了剖析国民性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不朽名篇。正是缺乏对自我的无情解剖,学生才是会选择躲避现实,虚拟了虚情假意的文字。
作文教育改革要把学生从各种控制、规范、欺骗中解放出来。所谓的“解放”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一个体的所有奇思异想都值得肯定。当学生相信自己,按自己的想象力、天分、经验、喜好写作时,他们所创造的“世界”一定是美好的,独特的,甚至是惟一的。学生的心智和语言都在美妙地成长,只是未被他们的教师所发现、肯定、鼓励而已,以至于学生自己也没有自我肯定的勇气。
二、返璞归真,学会捕捉、书写生活动情点
学生作文的素材应来源于他的真实生活,教师的一颦一笑,父母的点点滴滴,同学的日常相处,自然和社会或美或丑的现象,都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写作内容。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却绞尽脑汁地抄袭、模仿、编造。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开展审美型阅读,单纯只是阅读是无用的。这样的阅读与写作的实践是相互脱节。钱理群先生倡导的“精神的底子”在中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选用最好的文学作品去滋养学生的心灵,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励他们对未来进行探索和追求。要求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研读感动了自己的文学精品,并把自己挑选的文章精品当作研究人生、研究社会、研究自己的案例,有了鉴赏和研究的心得后,再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个性表达。这种做法能使学生的文学阅读真正回归到培育人的审美人格和文化素养的本义,使学生被动地由教师指定的阅读内容、方式转变为自由地选择阅读的内容。 教师更要身体力行,阅读后也要和学生一起写,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少有人真正把下水作文落到实处,用学生习作来代替自己的下水作文。只有老师自己真正去写了,才能清楚地发现学生写作的症结在哪里,瓶颈在哪里,才能发现教师也会和学生一样,得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两大难题。因为缺乏捕捉生活动情点的意识,学生才会觉得现实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可写的内容。所以可以巧借综合性活动与名著导读,来努力发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仅仅阅读课文提供的文章不足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采取了师生互相推荐感动自己的文学精品。
如开展《母亲的赞歌》综合性活动时,学生们一起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与《我与地坛》。学生推荐了张洁的《无字我心》、赵翼如的《单身母亲手记》、冰心的《莲叶》。我还推荐了报告文学《血铸忠魂———一位伟大母亲最后的生命篇章》等文学精品。当学生阅读这些好文章时,被充盈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的文字所感动。他们终于明白写作其实并不难,有很多内容可以写。
作家去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诸如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了最亲爱的朋友,盼来了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报,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等感情自然就会流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教师在教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捕捉这样动情的一瞬间,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动情点,唤醒他们沉睡的记忆。当学生有了想写曾令自己开心、伤心、感怀等记忆的冲动时,作文就不再是一件苦与难的事情。
三、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不再畏惧作文
由于学校采用寄宿制,校园文化建设滞后致使学生生活枯燥乏味。创校六年以来,语文组一直在努力改变现状,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充盈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开展了读书节写读后感的活动、诗歌朗诵会、文言文阅读大比拼等活动。其中学生最喜欢的是看影片写影评的活动,利用周日晚上学生返校,带学生去看电影。
我们采取的是“观影片,写影评”序列化话题,在安排影片时初一、初二以亲情、励志为主导,初三则以人生的哲思为主。学生先后观看了《小鞋子》、《美丽人生》、《当幸福来敲门》等影片。尤其是初三观看的《死亡诗社》、《入殓师》,给了学生诸多写作灵感,他们写的文字开始有了思想的深度。
学生开始时很畏惧写作,我也试着把我的博客写作的心得告诉学生。只要认真在生活中捕捉动情点,学会营造画面感,要写好作文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我将一时间的感动写成了博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感觉真好》。学生将我印发的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以及我的文章悄悄地放在父母的床头,惊喜地发现父母改变了对自己的一些错误的做法。学生写出了《母爱无形》、《多年母女成姐妹》、《妈妈生我的时候》、《护蛋手记》等优秀习作。反观自己的写作指导,不难发现学生懂了爱,他们也不再叛逆,学习也渐渐好了。他们的文字不再书写谎言,开始学着做一个真实的人,说真实的话,写真实的文字。
长期关注中学语文作文教育的孙绍振教授有一句真知灼见的话:“从综合素质来说,作文应该处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如此重要,为何又让学生们怕写作文呢?我们应该看到,正如张文质先生所说:每个孩子都是神奇的。所以说这个“奇迹”并非奇迹,作家们只是将孩子从框框套套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同时顶级作家们允许和鼓励孩子们带着兴趣,充满自信地进行自己擅长的文体的写作训练,鼓励他淋漓尽致地发挥,文章就会有生命力。应该让所有的学生,包括老师,有清晰的意识和理念。作文的生命价值,在于真实、独特、情真意切,不要害怕学生自由地感知他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激发学生健康地表达和思考他所感知到的一切。只有体现学生的意志,作文天地才有可能更加绚丽。。
付出是这个世界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爱是我们唯一活在世上的理由。不要问爱能成就些什么,色彩缤纷的世界就是答案。13 世纪伊斯兰神秘主义诗人鲁米认为人生中真正的价值只有“爱”和“美”的追求,其余的全是谬论。很多人终其一生苦苦追求着,却因不知道“爱”与“美”是唯一值得追求的,虚度了宝贵的生命。语文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捕捉、书写生活的动情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更要亲自写下水作文,告诉学生作文的形成过程,倡导写真情文字,让学生掌握“情郁于中,自然会发之于外”的写作真谛。认真反思自我,学会剖析自我,去书写“爱”与“美”的永恒主题。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