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春运期间人流量巨大,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制造的伤害案件也日益增多。旅途性精神病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精神障碍,有着特定的诱发因素,病程短,具有突发性和暴力性,危害后果严重。本文正是从旅途性精神病伤害案件的特点出发,试从改善乘车环境、实施多元化主体监控、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强警用装备等方面探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以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论文关键词 旅途性精神病 防控 春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民工潮的出现,旅途性精神病也日渐为人们所认识与了解。旅途性精神病是一种多在易感素质(如强烈的精神刺激、过度疲劳与过分拥挤的环境、缺氧、睡眠不足、饮食供水缺乏等)的基础上,在长途旅行的特殊境遇中急性起病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幻听、被害妄想或行为紊乱,可能发生暴力伤害事件,也有导致自杀的案例报道。1996年李身录研究报道了一起5例旅途性精神病制造的惨剧,共造成4人致死、20人致伤。1997年宁波安康医院的汪志良与齐味华等人报导了22例旅途性精神病使52人致伤致残事件。2008年徐雪云等人研究的62例旅途性精神病病例中发生伤害凶杀行为的有47例,其中致死3人,致伤59人。2002、2003年,发生在上海铁路局西南线列车上,经医院诊断或法医鉴定为旅途性精神病的有35例。而2005年仅12月份,在重庆铁路公安处某一支队值乘的列车上发生的旅客精神崩溃后发生行凶闹事事件就达17起。其中,突发精神病跳车3起,自残1起,一般精神病性行为13起。2004年,南昌铁路公安局处理突发精神病事件就达45起,其中21起集中发生在春运期间。春运列车路途长,环境拥挤,无疑成为旅途性精神病的高发地带,其突发性与暴力性更是给春运安保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正确认识旅途性精神病,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春运工作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途性精神病伤害案件的特点 旅途性精神病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精神障碍,CCMD-3(2001)将其归入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类。其病程短暂,停止旅行并充分休养后,大多数患者在数小时至1周内可自行缓解,少数需接受短暂药物治疗。吴文源等人经过研究发现5个危险因素容易引发旅途性精神病,按其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车厢二氧化碳浓度高、无座位、乘车时间长、性格内向以及初次乘火车。这也是春运期间旅途性精神病频发的主要原因。在封闭的车厢环境下,一旦病情发作,后果将不堪设想。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列车上旅途性精神病发作所引发的伤害案件的分析,将其特点归纳如下: 1.发病主体。在前述汪志良等人对22例旅途性精神病患者的鉴定分析中,男性20人,农民工占72.7%。杭州安康医院的徐云雪等人对该院2000-2007年收治的62例旅途性精神病进行了司法鉴定分析,62例患者均为男性,且职业都是农民。这一趋势在其他学者那里也得到证实。由此可见,春运期间旅途性精神病的发病主体主要为外出打工归家的农民工,青壮年,年龄在20-54岁左右,文化程度较低,且多为男性。 2.发病时间。长时间枯燥的乘车经历是诱发旅途性精神病的主要因素,经调查大部分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发病时的旅途时间都在24小时以上,且多在夜间发病,后半夜居多。 3.发病环境。春运期间,正直冬季,为了保暖通常会紧闭门窗,造成空气不对流,使得车厢压抑沉闷。再加上春运年年一票难求,硬座车厢车况拥挤,超员达80%左右,缺乏饮食和供水,旅客常常处于睡眠被剥夺状态,精神恍惚,容易导致旅途性精神病的发作。还有一些农民工经过一年在外打拼,怀揣着血汗钱回家过年,在列车上难免担心钱物被盗,安全感缺失,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也容易引发旅途性精神病。 4.发病过程。经大量实证研究发现,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少数患者同时还伴有感知与思维方面的障碍。通常表现为意识恍惚、自言自语,严重的还会在妄想、幻听、幻视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干扰下出现狂躁不安、亢奋躁动甚至打人毁物等行为,情绪反应强烈。但是病程短暂,中止旅行或环境改变后,病症方可迅速缓解,少数患者需要接受短暂的药物治疗。 5.作案特点。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在意识障碍下作案一般无作案动机可言;作案前无预谋,场所公开;作案对象不明确,通常为邻座或同车厢的乘客,乘务员或乘警;攻击行为亦无因果联系,也有部分患者实施自残行为,如跳车、卧轨、用头撞玻璃等;作案工具为随手可接触或随身携带的物品,如劳动工具,茶杯、酒瓶、餐盘等;行为具有突发性与暴力性,手段残忍,后果严重;作案后大多被当场控制,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且不能回忆事发情形,对自己的行为深恶痛绝。 6.危害后果。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因为跳车、自残等行为常常给自己造成死亡、伤残,同时其他旅客或铁路工作人员也会因为患者的突然攻击行为而受伤,甚至死亡。铁路运营也会受阻,2005年12月16日,云南省昆明市双江县男青年杨某只身乘坐火车,辗转60多个小时后,突然精神失常,下车后钻进车底试图阻挡火车,导致列车被迫停车28分钟。 二、旅途性精神病的防控对策 随着国内出行人数的不断攀升,特别是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且聚集,车厢狭窄封闭的空间不利于疏散群众及制服行凶者,一旦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发病,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障旅客及铁路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营造和谐美好的春运秩序,针对旅途性精神病伤害案件的特点做好相应的防控,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非常有必要。 1.铁路部门应积极预防,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加快,出行量也不断加大,特别是在人流量巨大的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应事先根据以往各线路的出行情况以及今年的摸底情况增减相应的列车班次,以更好地疏散人群,创设一个宽松的乘车环境。车上的供水供暖以及饮食一定要得到充分保障,列车上的乘务员还要定期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列车上的广播应播放适宜减压的话题内容和轻音乐,以缓解旅客旅途的疲劳及紧张情绪。近些年一些人口流动大站在春运期间都纷纷推出亲情服务,从人性化出发保障春运的出行便利,例如广州火车站专门为老弱病残孕开设了绿色通道,同时还在进站口、候车厅等位置设置了哺乳区,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为春运增加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2.宣传旅途性精神病的相关知识,力求防控主体的多元化。旅途性精神病发病前通常有一个潜伏期,主要表现为精神恍惚,大汗淋漓、自言自语、眼露凶光等。在长途列车上,光靠乘警和乘务员来发现精神失常者无疑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旅客们在车厢里朝夕相处,行为举止尽收眼底,一旦有异常发生,应是最先发现的人,也是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人。因此,通过广播、电视、传单等方式向旅客宣传旅途性精神病的预防与治疗的知识,将他们纳入防控的主体当中,争取旅客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他们能在调节好自身情绪的同时也能注意身边异常的旅行者,有效地将旅途性精神病伤害案件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止危害后果的发生。 3.提高装备质量,加强手段防控。铁路部门应根据列车上人群密集、空间狭小等特点为乘警配备既能保障他人及自己人身安全,又能制服肇事精神病患者的警用装备,从硬件上加强防控。其次,为了保障更大的利益不受损害,可考虑将旅客的精神病史录入身份证信息,在进站验明身份的时候可以将此信息传输到所乘列车的列车长处,好对该名旅客进行重点防控。当然,必须做到保密原则。此外,每列列车还必须配备两名左右医生,该医生除懂得基本的医学知识外还必须熟悉旅途性精神病或其他列车上常发的精神障碍,以备病情发作时的控制与治疗之需。心理疏导知识也是每名乘务员和乘警必须岗前培训的内容。 4.对于正在发生的伤害案件,要迅速反应,控制局面。对于突发的旅途性精神病患者以及正在持械行凶的患者,乘警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快速反应,设法解除所持器械或让其停止伤害行为。同时救治伤员,并从车厢两端疏散人群,力求将伤害降到最低。遇到复杂情况,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请求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旅途性精神病的发生地点不一定在行进的途中,火车站、候车厅、售票厅都有可能因为应激源的存在而使得旅途性精神病发作。因此各地公安部门和铁路运输部门应根据旅途性精神病的这些不特定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要想减少此类伤害案件的发生率,还有待于旅客乘车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旅途中亲情化、人性化服务的进一步深入。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