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仓廪制度研究,宋代座位安排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16:10:43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46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宋代籴法繁芜复杂。“自熙宁以来,和籴、人中之外,又有坐仓、博籴、给籴、俵籴、兑籴、寄籴、括籴、劝籴、均汆等名。其曰坐仓:熙宁二年,令诸军余粮愿汆入官者,计价支钱,复储其米于仓。”“宋时市籴之名有三:和籴,以见钱给之;博籴,以他物给之;便籴,则商贾以钞引给之。”®据学者研究,宋代籴法有29种之多。目前,学界关于宋代籴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围绕和籴、人中开展的,而对众多其他汆法关注不多。虽然宋代籴法或置或废,改头换面者有之,执行不广者有之,但并非都隶属于和籴、入中。事实上,宋代籴法除和籴、人中之外,还存在不少影响较大较为特殊者,如坐仓就是其中之一。60多年前,日本学者佐伯富曾以《宋代(7)坐倉》为题,从运送费的增大、军人的余粮、坐仓法的起源与目的及坐仓法的规定等层面,初步考察了宋代的坐仓。这是迄今为止对宋代坐仓最早、最为系统研究的专文,他的开拓之功不可没。不过,囿于佐氏的史观、研究手段等,该成果尚有诸多可增益空间。国内学者除朱家源、王曾瑜二位先生对坐仓有450余字的专段论述及袁一堂先生对此略有着墨外,不见其他研究成果。结合坐仓的文献记载及其在宋代粮草籴买中的地位,笔者认为,现有成果尚不能很好揭示宋代坐仓的历史镜像。鉴于此,本文拟考察宋代坐仓的发展、演变、政府对其管理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等层面,以丰富学界对宋代粮食籴买制度的认识。

  坐仓在宋仁宗时的发展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大致说来,其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时局陡艰,原有汆法难以应付庞大的开支,尤其是粮草措运。当时,民族矛盾加重,宋夏战争频仍,辽也趁机施压,河东、河北,尤其是西北边疆屯驻了大量军队;民生趋艰,社会矛盾重重,“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天下祸患,岂可不忧”;募兵膨胀,常备军人数达一百十余万至一百二三十万人。养军、军备及战争等的巨大开支,使之前早已捉襟见肘的粮草购籴、支移系统,更加不堪应付了。

  其二,现有籴法弊端突出,亟须改革。至和二年(1055),薛向认为河北籴法:“被边十四州,悉仰食度支,岁费钱五百万缗,得米粟百六十万斛,其实才直二百万缗尔,而岁常虚费三百万缗,人于商贾蓄贩之家。”嘉祐二年(1057),张方平又披露了京师军储之弊:

  盖自庆历七年拣发京东、西、江、湖、淮、浙宣毅兵士,充填在京诸军,至于诸色冗食,顷来益众。复自有事西边,内外支费不赡,屡减东南之籴,使输缗王府。或州郡灾伤,朝旨辄辍粮运,以救赒艰急。亦缘诸路转运积成废慢,年额亏减,上下因循,阙于督举,官失其守,事忘其旧,致令储备益乏。如此日侵月削,更五七年,京师仓廪无一年之蓄矣。

  夫金帛轻货,缓急易聚,至于粮馈,非素为备,若因之以饥馑,倘别有不可预防之事,一旦阙误,岂可仓卒而致者。

  其三,军人粮草消费不完,有大量结余。宋英宗初,蔡襄已指出军队粮草开支在全国同类支出中的比重。前已初步述及坐仓在宋仁宗时的发展,综观有宋一代,坐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坐仓由东京开封逐渐推向全国。正如前述“汴河粮纲”坐仓现象所展示的,坐仓当发轫于当时的京城开封。嘉祐二年(1057),张方平曾论述京师坐仓的重要性:“今以军储大计,欲仓廪充实,诸河所般年额上供斛斗,据见今纲船兵稍(梢)常患不足,难更添数般运,惟是在京坐仓收籴,可免漕輓之费。”®其实在这之前,随着在京师实践的成功,坐仓就早已推行到了河北沿边地区。®如至和二年(1055)十一月,宋廷在河北置河北都大提举使籴粮草及催遣黄、御河纲运公事,并令薛向董之,专门措置河北坐仓等仓法籴储、纲运等事宜。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正月二十二日,制置三司条例司言:“检会编敕:军人食不尽月粮口食,并许坐仓籴人官。自来河北、河东、陕西州军少阙省钱,多不施行。欲乞三路如阙见钱,许提举常平仓司坐仓收籴,以备俵散。如合留充军粮支遣,即却令拨充和汆,或人中仓。”①熙宁八年(1075)十一月,“诏闻通远、秦、陇、凤翔、永兴等州军屯驻并过往及马递铺兵所请粮,官坐仓籴数过多,反致日食不足,复增价买于民间,令提点刑狱司下本路究实以闻”®。这些都充分说明当时坐仓已推广到河北、河东、陕西。不过,因其发展过快,以至出现“官坐仓籴数过多,反致日食不足,复增价买于民间”现象。元丰三年(1080),就连远在“琼州之南十有六程”的朱崖军也已推行坐仓:“朱崖军颇有生熟黎峒米,并海北客舟载米,及军人等坐仓,皆可收籴。如岁计得足,乞尽令纳见钱,实为久利。”®可知迟至元丰三年(1080),坐仓已推广到全国各地了。但发展过快,其弊端也随之而生,宋廷不得不限制军人坐仓余粮的数额。

  (二)籴买对象的扩大。从前揭知坐仓最初籴买的对象只是军人。但随着历史发展,坐仓的对象也不断扩大,由有余粮的军人逐步发展为普通民户、商人甚至官吏等人群。元丰元年(1078)九月二十九日,宋神宗令“籴民所自籴米粟及坐仓入官,仍依诸军所请用见钱,坐仓收籴”®。“籴民”一词,表明此时坐仓对象已不单单是军人了。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八月,诏坐仓征收沿边官员斛斗:“徳顺军静边寨置市籴场,广行收籴,及令本路五州、军和籴场坐仓收籴官员并诸军斛斗。其和籴场仍并用见钱籴买。内坐仓收籴官员诸军斛斗,并召情愿,不得抑勒。”@元符元年(1098)二月,户部言:“保平军状,准条应官员请俸粮草,除食用外,有馀数亦依诸军价例坐仓。乞特不许知州、通判入中及坐仓坐场,其粜俸馀,即不得过坐仓钱数。如允所乞,其本路诸州、军,并河北、河东路亦望依此施行。”®宋廷则据之推行。南宋孝宗时,一再诏令粮草坐仓收籴,不得强配于民。®上述足以证明,坐仓由北宋发展至南宋,其籴买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不仅有军人、商人、普通民众,甚至还有官吏等。籴买对象的扩大,既表明坐仓在宋代籴法、财政征收系统中更加重要,同时也说明政府对基层民众的盘剥加重了。一再诏令“不得强配于民”的事实,已足以说明对一般民众而言,坐仓不啻为一种新型的强加于身的盘剥手段。

  (三)坐仓方式的变化。随着坐仓的发展,坐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渐由现钱当场支付到折估交易;由自愿征收为主到抑勒收缴为主。从前述知,自愿出粜人官,官方当场“计价支钱”,是坐仓最初的关键特征,后来这些特征不断发生改变。迟至熙宁八年(1075),就已出现强制征收军人粮草现象:“提举官杜常惟体量到宁州常预借振武等指挥一月军粮,坐仓全籴人官,永兴并陕府阌乡县亦尝坐仓收籴。”®此后,尽管朝廷一再禁令不得抑勒坐仓,但抑勒坐仓现象愈来愈严重。抑勒征收的对象不仅仅是军人、普通民众等,有时还是政府官员:“内坐仓收籴官员诸军斛斗,并召情愿,不得抑勒”。

ShengXueLi.Com

元丰六年(1083)五月,宋廷“诏坐仓收籴请军粮斛不取军人情愿,以违制论,不以赦降去官原减”®。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八月,“内坐仓收籴官员诸军斛斗,并召情愿,不得抑勒”。不过,朝廷的禁令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以致后来“强配于民”了。

  既然坐仓余粮自愿出粜逐渐发展为抑勒征收,那么现场“计价支钱”也难以为继了。变化之一,出现低价籴买现象。为鼓励军人出粜余粮,坐仓计价时一般都会高于市价,有时还增钱收籴。®不过,伴随抑勒征收的发展,籴买支付时“支价钱低小”、“低价籴买”等现象不断出现,®甚至“坐仓虚称官买”:“诏诸路漕司据住营、驻泊厢、禁军未支军粮,疾速应数按月支给,不得循习旧弊,及坐仓虚称官买,量给价钱。违者,重行窜责。”®变化之二,“折估”现象出现。“折估”,是不以现钱或不全部以现钱,而用盐、茶、钞引、絹帛甚至度牒、官告等折算现钱,往往不当场支付,是宋代籴法中很普遍的支付方式。“折估”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后来可以说是变相剥削的代名词。关于“折估”情况,可参阅研究成果很多,兹不赘。相对于抑勒坐仓,坐仓“折估”支付在现存宋代文献中出现较晚,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在宋代出现就晚。崇宁四年(1104)十月二十二日,尚书省札子:“奉御笔:‘备边兵马消耗甚多,盖自衣粮不时赒给。切当留意措置招填,检察官司预桩请受,无令减克,兑折坐仓。’今勘会诸军及减克请受、兑折坐仓,不止陕西、熙河,应三路沿边皆当立法。”®两宋之际,士兵认为“昔日禁军难作而易活,今日禁军易作而难活”的原因之一,就是“坐仓折估”:“昔日法行,而上下之分严,故难作;然请给衣粮及时,而得无冻馁之患,故易活。今日法不行,而上下之分苟简,故易作;然请给衣粮,多不及时,又有坐仓折估之法,妻子不免于冻馁,故难活。”®“兑折”也是“折估”的一种方式。前述足见当时坐仓折估的普遍性及其危害性。

  正如朱家源、王曾瑜所论“从籴本构成的演变,从置场和籴为主到抑配征购为主的演变,是把握和籴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两条主要线索”®,坐仓也由最初针对军人余粮自愿出粜,现场计价支付为主演变为强勒于民,低价、折估甚至不支价为主。坐仓支付方式的演变,见证了宋代一项原本比较合理的籴法逐步异化的过程。宋代坐仓的演变不是个案、特例,而是普遍现象的映射。这种演变既是宋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之必然,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不可摆脱的内在逻辑所使然。

  (四)坐仓地位的变化。前述“坐仓由东京开封逐渐推向全国”及“籴买对象不断扩大”,也从一定层面论述了坐仓在宋代籴法中地位变化的轨迹。不过,就坐仓在北宋执行情况来看,虽然其在宋仁宗时曾是支持籴法改革的三大政策之一,在当时,尤其是宋神宗时获得较快发展,但它仍不过是当时众多粮草籴买制度中的一个;虽然官府发展籴法的政策时有偏颇,但在当时坐仓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一种补充作用,至少还不是主要的籴法。但这种情况到南宋时发生了变化。乾道九年(1163)正月十一曰,臣僚言:“省仓、丰储仓等处收籴米斛有二,曰坐仓和籴,曰收籴客米。”®这表明坐仓已是当时的主要籴法之一。当时朝廷曾应副襄阳府吴拱官兵合用粮五万石,其中二万一百石为鄂州坐仓和籴到米内取拨。®当时朝廷过于依赖坐仓积粮,一些有识之士不无担忧:“积粮若止望坐仓,恐未易办,其他如度牒、召人人中之类,亦可行否?更度彼间要切者,具奏为佳。”®所以,坐仓在南宋的财政征集中,尤其是军粮筹措中处于关键性地位,渐成为当时主要籴种之一。

  概而论之,前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梳理了宋代坐仓发展的主要轨迹。随着坐仓的发展,宋廷也逐步对其加强管理。其实,宋廷对坐仓管理方式、政策的变化,也是坐仓发展的表现之一。

  早在至和二年(1055)十一月,作为坐仓等籴法的专门管理机构——籴便司已设置于河北大名,任命薛向为河北都大提举使,负责汆粮草及催遣黄、御河纲运公事。®元丰元年(1078)九月,薛向以同知枢密院再次提举籴便所。作为专门管理籴法的机构籴便司,或籴便所的设置及运作,无疑促进了坐仓等诸多籴种的发展。宋哲宗时进一步改进仓部机构的设置。如元祐元年(1086)十月四日,“诏户部以减罢仓部郎中一员,许复置,专勾覆案并印发诸色钞引。(郎官一人。分案有六:曰仓场,掌粮草收支及出纳欠折;曰上供,掌年额上供斛斗及封桩粮草;曰粜籴,掌粜籴、坐仓、折纳等;曰给纳,掌给禄廪、赈济、杂给事;曰知杂;曰开折。吏额:主事一人、令史二人、书令史八人、守当官八人、贴司九人。)”

  在宋廷不断完善坐仓管理机构的同时,还不断用诏令、行政命令、立法等规范坐仓的发展。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支持仪鸾司官孙思道所言坐仓事,“诏条例司条例以闻,条例司请如嘉祐附令敷坐仓故事行之”。同年九月十八日,条例司言:“近日在京米价斗贱,诸军班及诸司库务公人出粜食不尽月粮,全不直钱。欲乞指挥三司晓示,今后愿依下项所定价出粜人官者,依嘉祐附令敕坐仓条贯施行:‘诸班直一千,捧日天武、龙神卫八百,拱圣、神勇以下七百,上、下杂诸司坊监六百。’”③此即《皇宋十朝纲要校正》所称“立坐仓法”④。目前虽难窥“嘉祐附令敕坐仓条贯”的具体内容,不过从三司条例司对其的重视,以及熙宁“坐仓法”严格据其执行等现象,是可以蠡测到嘉祐坐仓法在规范坐仓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的。

  基于以上的探讨,这里浅析坐仓在宋代籴法中的地位及作用。

  首先,坐仓是宋代一项重要的粮食筹措制度,在宋代籴法中地位重要而特殊。正如前述,宋代粮食籴买制度很多,但相对于其他籴法籴买对象主要是一般民众、商人,购买物主要是初次进人流通领域的粮草等而言,坐仓的重点对象是军人、购买物是已被分配于军人的余粮,而且是现场计价支付。虽然,坐仓的对象、籴买方式等发生了变化,但最初的制度设计也一直延续并起作用。宋廷非常重视坐仓的发展。宋仁宗时,在薛向、张方平等大臣的支持下,出现了籴便司和嘉祐坐仓法。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曾召集王安石、曾公亮、王珪、司马光、吕惠卿等廷议坐仓利弊,最终支持吕惠卿的建议,推行坐仓。®兼及前述嘉祐坐仓法的推行、官职机构的完善及有关诏令、管理法规的出台,都充分证明北宋中后期诸朝都非常重视发展坐仓,坐仓在当时已是重要的粮食籴买制度了。北宋自仁宗起一直保持百余万的常备军,国家财政收人的至少六七成用于军费,加之名目繁多的赏赐、贴补等,军人的粮草消费势必有大量结余,结果一方面现有籴政趋弊,财政收支更加困难,—方面军人大量余粮囤积、腐坏,通过坐仓籴买军人余粮,可以部分实现籴有佘、弥不足、增加粮食流通、省费用、缓解财政危机等作用。而这也许正是北宋诸帝重视并大力发展坐仓的主要原因。宋祚南迁,偏安江南一隅,政局动荡,战争频仍,阶级、民族及社会矛盾突出,民生趋艰,财政危机更加突出,军粮筹措尤为迫切、艰巨。恰如前述,这时坐仓已发展为当时为数不多的主要籴种之一,担负了相当大部分粮草的筹措任务。®—言以蔽之,坐仓是宋代诸多粮食籴买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在宋代军粮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本身也许并无好坏之分,关键要考察它出台的目的、服务的对象、执行力及其效果。坐仓在发展过程虽伴随着诸多弊端、缺陷,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但这似乎并不妨碍其为宋代重要的籴买制度。

  其次,坐仓的弊端也很突出,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其实,前述“抑勒”籴买,“减克请受、兑折坐仓”,“支价钱低小”等,都是坐仓弊端的表现。坐仓弊端的发展,首先危及军人利益。元符三年(1100)四月二十日(宋徽宗即位未改元),宋廷诏:“访闻诸路灾伤州军,缘仓库蓄积不广,致支散诸军月粮、口食等,多以情愿坐仓为名,又支价钱低小,致食用不足,因兹逃窜饿殍,恐寖久聚为盗贼。”两宋之际,不仅士卒有“昔日禁军难作而易活,今日禁军易作而难活”之见,李纲亦认为“国以兵为本,兵以食为天……欲强兵以制夷狄,未有不以谷粟为先者……又行坐仓之法,士有饥色,其何以战?”®军人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忍无可忍时,他们会铤而走险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宋代坐仓的弊端,远不止这些。宋徽宗重和年间,延康殿学士徐处仁就已指出坐仓害民。®任何制度、政策的出台,都受其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影响,而制度、政策的制定者(或设计者)、管理者、执行者的腐败行为、渎职作风,势必会激化该事物弊端的发展,坐仓也是一样。“府库仓廪俱空,而有坐仓之籴”,“兴州银一两博米仅得一斗,缘军粮不足,有司不免贵支坐仓价钱。计司失职,莫此为甚”。更甚者,“官员自有俸禄,差充坐仓董纳,亦职分中事,乃公然取受,略无愧怍,习以成风,所在皆然,而钱数未有如江西之多也。故于未开仓之前,争营求为受纳官,上官或委之私人,明言照顾之。盖有一年在仓,而获数千缗者。此钱何从来哉?皆民之膏血也”。

  剔除制度本身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对于一项没有选择能力的制度而言,执行过程中的腐败,或者执行者(阶层)的腐败,无疑是其弊端生发的主要原因。以上诸多弊端,都会在坐仓推广过程中,被分配到军人、一般民众、下层官员及部分商人头上。所以,坐仓的发展过程,不过是宋代盘剥扩大化、人民日益陷人水深火热的痛苦泥沼而不可拔的过程。虽然,宋代坐仓在军粮筹措、国家财政收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应认清其同时也带有严重的社会剥削行为。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