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摘 要:本文深入中韩产业行业、贸易品目、产品形态,分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整体贸易等范围和低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等层次,利用lit指数、tii指数、rca指数,进行中韩贸易结构竞争与互补关系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中国;韩国; 贸易结构;实证分析纵观中韩贸易历程,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年及以前i以民间贸易探索为主,贸易量很小。第二阶段是从1992~1997年,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纵深发展,中韩关系尤其经贸急速升温,同年5月签订了中韩投资保障协议,8月中韩正式建交,9月双边贸易协定生效。两国直接贸易额由1991年的44亿美元至1997年达到237亿美元,年均增长32.2%。第三阶段是从1997—2001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年均增长率下降为7.4%。第四阶段是从2001—2005年,期间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韩国成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三大进el来源地。第五阶段即从2005年至今,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和重工业化的进程,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实现名列世界之首的多样性结构变化,并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工业产品转变,遂使中韩贸易结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中韩贸易新变化总的结构特征是由垂直向水平分工、从产业互补为主向产业内竞争转变,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提升使分工细化联系紧密,也会促进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内互补,实际上新变化过程中的中韩贸易结构的竞争和互补关系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所以,片面简单地说互补或竞争是欠科学的。wWw.133229.coM基于评价新变化解决新问题的诉求,本文深入中韩两国产业行业、贸易品目、产品阶段,分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整体贸易等方式和低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等层次,以hs2002版本4位品目分类标准,选取1992—2006年期间中韩两国海关统计的相关资料为样本,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111’)、贸易结合度指数(tii)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进行中韩贸易结构竞争与互补关系的实证分析,进而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一、 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的分析1.产业内贸易指数 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指标是经过调整后的格鲁贝尔一劳埃德(grubel—lloyd)指数。gltij是i国对j国k品目产业内贸易指数;x。tj是i国对j国k品目出口额;m。ij是i国从j国k品目进口额;wtu是i国对j国总贸易中k品目的比重。产业内贸易指数gl值介于0和l之间,趋向0表示主要为产业间贸易,接近l说明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大。产业内贸易比重大一般可认为趋向竞争,但不能一概排除互补,不同行业、贸易方式与性质、技术层次,产业内贸易比重引申意义有区别,如下多角度计算旨在避免以全盖偏。2.检测结果与分析 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样板数据计算结果,从制造业看如表1所示,产业内贸易指数由1992年的11.9%至1j2006年上升至34.1%,反映中韩产业内贸易有了长足的进展。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向韩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农产、原煤及原油等一次产品、纺织、初级的钢铁和化学产品,而从韩国进口高级钢材、合成树脂、石化产品、汽车、家电等,体现了典型垂直分工和产业之间的贸易结构。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状况得到改善,尤其是电子电器产业内贸易指数2006年已达55.37%。从按技术层次检测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看,各种高度技术层面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从而也体现了中国外贸商品结构高度化发展,其中,高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表现最为突出,1992年为22.22%,1995年大幅上升至50.93%,之后一直保持在高位,意味着中韩贸易竞争在高技术行业日益激烈。从按产品阶段检测产业内贸易指数看,零部件和资本材的产业内贸易活跃,一次产业、半成品、消费材产业内贸易指数低,多属于单向贸易。从按产品阶段检测产业内贸易指数看,零部件和资本材的产业内贸易活跃,一次产业、半成品、消费材产业内贸易指数低,多属于单向贸易。二、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li)的分析1.贸易结合度指数也有称贸易强度指数或贸易密集度指数,经常用来测定出li市场的中度,也是一项可用来衡量国家间贸易互补程度的指标。tiiu:鱼/旦 xi mwtiitj是i国与j国的贸易结合指数;x日是i国向j国的出口额;xi是i国的出口总额;mj是i国从j国的进口额;m。是i国从世界的总进口额。若两国贸易整体的tii大于1,表明该国向贸易对象国的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大于该国从贸易对象国的进口额在世界总进口中所占比重,意味着两国问的贸易结合度高于各自与世界市场贸易的平均结合度,同理,若两国某类商品贸易tii大于l,说明两国这类商品贸易具有比其与世界市场贸易平均水平高的互补性。两国地理越近且贸易互补性越强,越应缔结互惠的贸易协定,而互惠的贸易协定越会加大贸易的tii。2.检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贸易结合度指数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除化妆品、塑料制品、机械、精密计量仪器、造船之外其他所有行业,中国对韩国贸易结合度指数都是大于1的,其中水产品和服装基本维持5,而韩国对中国,除矿产、造船其他行业贸易结合度指数都大于1,其中服装达到lo以上,化妆品最高曾出现过96的纪录,2006年下降也有近34的水平。
三、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分析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v,vrcaii≠等 ai/^orcau是i国j品目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u是i国j品目向对象国的出口额;xwj是i国的j品目向全世界的出口额;x•是i国的进口额;xw是全世界的总进口额。一般来说,若rca>i,则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处于比较优势,取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大;反之,则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2.检测结果与分析 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检测结果,主要反映了中韩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在纺织服装、电子电器、铁金属行业,中韩两国都有一定的实力从而竞争是激烈的,所以具体显示为电脑、av器材、家电、电子配件、其他电器、纺织、化纤、钢铁等行业品目的rca值都大于l。中国rca值大于l而韩国rca值小于l的即中国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有水产、服装、通讯器材、其他纤维制品、无机化学、塑料制品、非铁金属、非金属矿产、其他工业制品,而韩国rca值大于l而中国rca值小于l的即韩国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有合成树脂、造船、汽车、有机化学、橡胶、精密仪器等。 ’在农产品、食品香烟、石化产品、化妆品、医药品、其他化学制品等行业,rca值小于l说明中韩两国都缺乏竞争力。四、结论及政策建议1.结论 综合上述多指标、多层次、多视角的计量与分析,中韩贸易总的结构特征是从产业互补为主向产业内竞争转变,但具体细化为产业内贸易和非产业内贸易两个方面,再分竞争与非竞争产业范围,归纳出两国有无比较优势的行业,进而得出结论,趋于产业内贸易方面属于竞争产业范围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产品维度,呈最强的竞争关系,而趋于非产业内贸易方面属于非竞争产业范围一方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产品维度,呈最强的互补关系,交织中间各层次竞争和互补强度的行业及品目,其系统在时空连续区间相对稳定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中韩贸易复杂、多层次的立体动态结构,这一结构在总体上发生了从互补转向竞争的新变化,具体细分评价如下。在产业内贸易方面,属于非竞争产业范围,两国都处于比较劣势的有木材和纸制品等11个行业,中国一方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非铁金属、毛皮、无机化学、其他工业产品等12个产业;在属于非竞争产业范围,两国都处于比较优势的有电脑、av器材、电子零部件、其他电子电器、化纤等7个行业,尤其汽车、造船、电子电器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两国都处于比较劣势的有化妆品、医药、一般机械、其他化学制品等7个行业,中国一方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通讯器材、塑料制品等个行业。从非产业内贸易方面看,在属于非竞争的产业范围,两国都有比较优势的是钢铁产业,两国都处于比较劣势的是石化产业,中国一方在服装产业有比较优势,韩国一方在橡胶、精密仪器产业有比较优势;在属于竞争的产业范围,两国都处于比较劣势的是农产品、食品和香烟,中国一方在非金属矿物、其他纤维制品等16个行业有比较优势,韩国一方在有机化学、合成树脂等13个行业有比较优势。必须着重指出,在做出中国出口结构技术层次逐渐走高,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不再仅停留和限制在初级产品上,中韩竞争会愈发激烈判断的同时,还要看到中国商品出口半数以上份额是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的产品,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加工贸易的扩展尤其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其产品在中国向境外出口,通过出口统计放大了判断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贸易显示性指标。仅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2006年韩国在华投资企业采购来源中国、韩国、第三国分别占43.9%、40.9%、15.1%,销售地中国、韩国、第三国分别占50.2%、16.5%、33.4%,反映到中韩贸易统计数据指标上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述检测结果,所以判断结论不容乐观。即使在高技术产业,能与韩国相媲美的也主要是高能物理、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领域,而民用产品还有相当的距离。2.对策建议 针对结论要从3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发挥后发优势讲求企业的技术学习效应,从而提升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层次,以自主核心技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出口竞争力,获得对称的贸易利益;二是调整制度和政策供给,提高利用外资和出口效益;三是加强中韩贸易、产业、行业、技术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以双赢、多赢的规则安排,尤其是建立中韩fta,以期在激烈的出口竞争中趋利避害。参考文献:【l】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6.【2】国际统计年鉴,1993—2006.【3】 铂寻嘈.2007.吾哥跫查旱田l}芒}毽司l宅i鬯翻召嘈曾哪是q珥^1^}穗.牟鲁硼瑚瑁硼,3氆立.【4】瑚剐刁矧召捌钽干越.2007.世詈fta舌甘旦卫^1:世吾f1’a皇1召捌召直斗斗孕且01寄.【5】european union.2007.study on the futu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eu—china trade and investmentrelations 2006-20lo.【6】the mckinsey quarterly.2007.doing business in china:a mckinsey survey of executives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