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论文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实训 论文摘要:社会建构主义倡导的情境教学、动态评估、能动建构、合作互动等主张给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和评佑手段的革新带来了新的思路,其对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社会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反对客观主义,强调主客体间的互动,认为个体的学习过程就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各类工具和符号中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与社会的协商,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对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社会建构主义对主体认知问题的看法 社会建构主义者关于主体认知的基本共识有: (一)突出学习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社会情境是学习者认知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社会建构主义把知识看成是社会的意义建构,知识既有个体的成份,更多的是社会因素。知识建构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建构必须置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作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石的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心理的发展是个体在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不是在社会环境之外,而是在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进行。wwW.133229.cOm社会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倡导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开展开放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释了个体是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的。它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人的信息,个体是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此基础上,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个体获得知识不仅是个人建构的过程,也是内在的社会化过程。学习主体的个人背景、阅历和经验是有差异的,学习主体对客体对象的理解自然常不相同。故此,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要求学习者带着不同的先前经验,进人“学习共同体,’(其所处的文化和社会情境)进行互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注重主体能动的意义建构 学习的过程是主体主动建构知识能力体系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坚决否定客观主义,认为人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他人传授、教导的过程,认为被动地学习不可能建构自身的认知体系。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主体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学习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先前经验的意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构建离不开主体的能动性。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在他人协助下,在社会情境中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无论是在主观知识的建构和创造过程中,还是参与对他人发表的知识进行评判并使之再形成的过程中,个人均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三)强调主客体之间的互动 主体为学习者、认识者,客体为认识和被掌握的对象。学习者既不是单向认识客观事物,也不是被动地为客观事物所左右摆布。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互动的方式有两种:其一,与他人互动。心理发展理论特别强调在心理发展和认知过程中要与比较有知识的其他人在最近发展区的社会交互作用。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自身的认知过程而建构的,是一种意义的建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共同体”的作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师、年长的或更有经验的学习者起着重要的指导、引导作用,其积极提倡师徒式的传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和相互讨论交流。其二,与社会协商。心理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以语言作为心理工具的文化系统的作用,人在社会的耳濡目染中,在与社会互动联系中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社会建构主义重视社会的微观和宏观背景与自我的内部构建、信仰和认知之间的互相作用,并将之视为不可分离的、循环发生的、彼此促进的、统一的社会过程。知识的建构不仅依靠新信息与学习者头脑中的已有信息相互作用,而且需要学习者与相应社会情境的相互作用。 (四)强调中介的作用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认知媒介、中介。这些媒介、中介包括包括语言、符号、富有经验和知识的他人(如教师、长者等)等等,这些媒介是进行社会互动、构建社会认知体系的必要条件。认知工具的类型与性质及语言媒介的程度决定着学习者发展的方式和速度,教师、年长者和有经验者在学习主体最近发展区内能提供更多的指导、帮助。 二、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实践教学观 我们可以从社会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视角,多维审视实践教学观。 (一)全景仿真的实践教学观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景的重要性,认为真正影响学习的并不是学习内容,而是学习环境。此环境即是高度社会化、具有社会合作和对话功能的社会场景(真实的场景或真实化的仿真场景)。人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各项才干的增强只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在具体的情境脉络中,以及在学生的实践中,建构起来的知识才能够被提取、迁移或运用。据此,社会建构主义学者提出情境教学观点,主张学生应着眼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并且学习效果也应在具体情境中评估。 有关人类认知本质的实验已经证明,如果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情景化,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只是一种储备,不具有情境性和实践作用。这样的知识在本质上是惰性的,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故此,须将实践教学置于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参与现实的或模拟的具有一定真实性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知识发生和运用的真实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全景仿真的方式,在课堂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设连接的桥梁,从而对专业知识进行情境还原。通过仿真条件下的学习实践,学生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到学校中学到可以用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实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在高度仿真、全程模拟的接近实战的环境下展开国际商务实训教学,国际商务实训项目、单证、操作环节、交易难度、贸易风险均须实现高度的情境化、真实化。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践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注重未来发展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观 社会建构主义提出了“发展性评价”和“动态评估”理论,主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要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评估既应测量学生已经发展了的能力,又要考虑学生正在成长的能力。这种发展性评价充分体现了育认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思想,实践教学及评估应以学生过去和现在为立足点,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力求使学生在现有的能力水平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开展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今后工作中的发展能力;教学不仅应开发他们的潜质,更应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培育和积蓄潜能。故此,应通过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增长学生多方面的才干,生成多方面的现实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如开拓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三)弘扬主体性的实践教学观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的、以自己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在社会中的意义建构。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知识的建构以学习者个体的主动性为条件,没有个体的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就不可能发生。教育者应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建立一定的机制,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在教学所创设的环境中,学习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积极促进者、指导者。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建构过程给于帮助。据此,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各过程。在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前期准备、活动展开、活动总结等各个环节都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做,指导教师只起参谋顾问和考核者的作用。 (四)合作互动的实践教学观 作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石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个体发展包含两个相互辩证依存的过程:其一是个体主动与他人进行社会性交往,经过相互协商达成主体间性;其二是个体积极联系自己己有的知识寻找意义,建构新知识。第二个过程必须在第一个过程的基础上方可完成。知识在具备建构性的同时,还具备社会性。人们通过沟通、解释而达到共同的认识。现实作为交流的产物是社会性的建构,我们的意义和理解源于与他人的交流。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须将个体和社会两个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个体的信仰,而是社会群体或知识共同体的信仰。知识是存在于集体中的社会建构。知识的终极来源是知识共同体内成员间的对话。知识建构发生在社会群体中,是集体共同的行为,个体无法单独完成。个体如果没有与他人(含同学和社会中有经验的人)的合作交往,就不能获得和使用符号系统的社会意义,更不可能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水平。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通过采用集体学习的方法,可以把知识建构在一起,因此小组活动比个人活动能获得更多的成功;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能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合作学习是重要方式。另外,语言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一个人的思想解释给另一个人,比单独学习会产生更深的认知过程。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的小组模式可较好地反映合作互动的教学理念。在实训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担任进口方和出口方,模拟真实的国际贸易流程开展进出口业务。这种合作互动的实训教学模式既契合实际的贸易情境,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们的积极j胜和创造性。在这过程中,学生们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得到交流、协商和改进,学生们的想法和思路得以明确化和优化。学生不断地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反思和批判,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这种富有社会性的互动、交流与协作无疑是促成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生成的最佳途径。 三、新型实践教学观指导下的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改革 社会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方法,给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颇多启示。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实践教学观,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改革可按下述思路展开。 (一)实施“大周期、多环节”的实训教学 社会建构主义倡导在仿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开展情境教学、任务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主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建构意义,发展能力。因此,兼具情境教学、任务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特色的实训教学在专业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我们认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和训练应分布于多个学期,贯彻实施“大周期、多环节”的教学过程模式。按照知识、能力结构间的内在逻辑体系,将实践教学的内容科学地安排在数个相应的学期。前几个学期可安排课程见习、专业见习、课程实训(实习)、课程实验,后两个学期可安排专业实训(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综合实习)。这种教学过程模式可较好地克服从课堂到课堂、从知识到知识的国际贸易实务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遵循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由模拟训练到现场操作的实务能力培养规律,可逐步构建起国际商务实训的过程环节体系。
(二)特别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传统的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师课堂上“满堂灌”,学生考前则死记硬背。这种与学习心理和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易产生厌学情绪。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积极建构知识和能力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始终将学生作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的解决者。社会建构主义的认知学艺模型主张在真正的现场活动中获取、发现和使用工具,进行特定领域的学习,在学习者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实训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仿真模拟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使学生逐步掌握实务技能是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模拟实训教学的精髓在于其“活”与“真”,“活”就是教学方法手段要灵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课堂中学习;“真”就是教学内容要紧贴实际,学生须“真刀真枪”地操作演练,实训中不搞形式主义,不耍花架子。 (三)积极推进任务型、项目型的实训教学 任务型实训教学是一个以实训项目为导向和核心,由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四个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实训体系。实训课程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质量作为实训课程的评价标准。按照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真正能够为学习者感受、认知从而成为其认知结构组成部分的是那些在学习者看来有意义的东西。任务型教学强调“意义”是首要的,意义的第一性既要求任务本身有意义,也要求对学习者有意义。因此,要使实训教学本身有“意义”,实训的内容必须与真实的活动相关。这种相关性着眼于学习者的需求,便于他们理解任务的个人意义,激发其内在动机,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的任务,学生选择于己而言有意义的方式对任务进行理解和实施。 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特点,每次实训时,应当给学生安排了近乎真实的外贸项目,由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自己组合项目团队,团队自己设计和实施项目方案。任务型实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作为实训的组织者和评价者,不参与、不干预学生的实训过程。教师须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外贸实训环境,选择既符合专业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训练项目。 (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助合作的小组实训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和能力是由学生个人自己构建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而非教师为中心。实训的过程就是学生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的过程。但这种能动性的发挥是需要学生间的互助和合作。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方式不仅包括个体与物理环境之间的作用方式,而且可以通过个体与同伴等社会因素间相互作用来完成。学习是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交谈、合作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没有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互助和合作,仅靠学生个人是难以完成知识和能力构建的任务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通过“同质分组”、“混合分组”等方式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外显化和明确化,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理解,促进意义建构。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实训教学的必然要求,其在学生知识、能力建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国际商务实训教学中,可根据实训项目的任务要求,将一班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分为进口方(a组)和出口方(b组)两个小组配对展开,每个小组3-5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a组学生扮演进口商,按照一定的交货方式,完成进口市场调查、商务谈判、运输、保险、审单验单、进口报关、进口贸易风险防范等相关操作。b组学生扮演出口商,完成备货、合同磋商、运输、商检、出口报关、保险、制单结汇、出口贸易风险防范等相关出口流程。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学生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主体,置身于仿真的贸易环境中,体验到进出口贸易的挑战,初步掌握了国际商务的基本技能。以组为单位的合作实训有助于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亲社会行为,增强相互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五)采用“考训结合”的实训考核方式 社会建构主义倡导“动态评估”考核方式来测评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学考核不仅测量学生已经发展了的能力,而且还要考虑那些正在成长的能力。对国际贸易实训考核来说,测评成绩的高低应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素质状况。成绩评定须起到引导、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能力训练的作用,须有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训测评的具体方式取决于技能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实训测评须围绕技能项目展开,在每项技能训练过程中都应有相应的考核手段来检验学生训练的效果。在各项技能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的内容和方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进行技能教学考核,从多个层面、角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检测评估。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现实能力和未来能力的发展。可采用多过程、多环节的实训考核方法。训练完某项技能之后就应对该项技能训练的效果及时地进行考核。在单项技能训练考核完之后,还要对国际商务综合运作能力进行考核。多层次、多过程的系列考核法,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技能训练效果,促使学生及时调整和修正训练方法,保证实训教学质量。 (六)重新定位指导教师角色 模拟实训是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独创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仿真模拟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其主体性发展。在实训中,应通过学生主动的模拟操作、训练,促进其主体性的发展和能力素质的提高。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情景活动教学(实训即属于情景活动教学的一种)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角色转变,教师应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在前台演练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构建。为达此目标,实训指导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下述四个方面:其一,保障。指导教师须保障实训方案的可行性,保障实训条件和情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二,导演。指导教师须按照实训计划,因才施教,确保实训教学高标准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其三,监督。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遵照实训的程序和规则,圆满地完成项目训练任务。其四,评价。作为实训效果的考核官,指导教师对训练效果要从严把关,考核达不到满意标准,学生必须重训。 在实训中,教师要有敏捷地把握教学进程的能力,要能熟练地创设和驾驭情境,能灵活果断地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引导实训进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