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而现代音乐教育也积极吸收各种文化的精髓,发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这种不分国界、种族的融合式的音乐教育能够加快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与此同时,多元文化的发展也对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那种传统的民族声乐教育虽然已经在我国沿用了很多年,但是从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来看,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求发展的新动力,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让我国宝贵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新时代重放光彩。
一、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代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我国高校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人数持续增长。除了音乐专业院校外,许多综合性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也开始创设音乐系、音乐专业,并且开设了独立的民族声乐艺术专业。可以说,将民族声乐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之中,能够提高民族声乐教育的质量,同时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体制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在大力发展民族声乐教育的同时,国家也加强了对民族声乐教学教材和相关音像制品的规范管理。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开始正式进入专业院校。现今,其已开始走上了系统化的发展道路。几十年的发展使得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开始产生相互交融、碰撞,社会日益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给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使得民族声乐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受到欧洲唱法的影响,一度在唱法上引发了“土洋之争”。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的融合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民族声乐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仅是一味地采用西洋唱法,而忽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民族唱法,那么就可能影响到民族唱法的传承和发展。在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后可能会走上过度西化的发展道路,而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知识却大多被忽视。此外,如果学生不能接触到拥有56个民族文化背景的民族唱法的教学,就可能使其缺失传统声乐教学基础,影响其对声乐唱法的辨别,不利于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忽视了民族声乐教学的本土性特点,会影响其今后的规范化发展。因此,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在处理“土唱法”与“洋唱法”的融合方面还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
二、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切实转变民族声乐教育观念
加强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努力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创造更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培养具有民族声乐素养的专业音乐人才。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切实转变,即要树立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新的民族声乐价值观念,转变过去那种唯西方化的教育理念,逐步实现多元化的民族声乐价值观念。切实转变民族声乐教育观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加强对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的研究
我国的声乐艺术从原始社会一些简单的声乐符号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历程中,伴随着民族声乐教学实践经验道德不断累积,相关的声乐理论也在日益积累和发展中逐渐丰富起来。而随着民族声乐在唱法上“土洋之争”的展开,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教学理论遇冷。但是从我国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实践活动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传统声乐理论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吸收的地方。但是,目前这些传统的民族声乐理论却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目前最应加强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研究,注意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加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探寻其在传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对传统声乐理论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修正和创新,积极探索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尊重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理念
现今,我国的音乐教育逐步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并根据这一标准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在民族声乐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因素,其关键就在于必须确立平等对待各种文化的教育理念。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新时代,强调在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还应该平等地对待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思维来理解和尊重其他形式的世界文化,让学生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形成具有平性的多元文化发展观。多元化教育理念的形成能够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使得民族声乐教育的格局变得更加宏大,给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不断强化和完善民族声乐教育,就应该积极加强民族声乐教育理念的更新发展,努力转变教学思维模式,在民族传统声乐教学中落实多元化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更加平等地对待民族声乐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文化。
(二)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民族声乐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实践基础,没有科学、完善的课程设置活动做支撑,民族声乐教育改革的各项内容就无法得到落实。加强民族声乐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改革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
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改革首先要确立“实践性、综合性、系统性”的课程教学原则。将实践性切实落实到民族声乐教学之中,这是由民族声乐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所决定的。民族声乐教学的最终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技巧、唱法等内容的实际掌握和运用上。因此,加强民族声乐课程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仅是实践教学是无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一名优秀的表演者还必须具备很好的理论知识素养、娴熟的歌唱表演技巧以及扎实的舞台表演功底。加强民族声乐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的综合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专业的民族声乐歌唱家方面还比较欠缺。这种缺乏系 统性的民族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定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衔接,进而影响到民族声乐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在民族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计划性也十分重要。
2.建立完善的民族声乐课程体系
加强对民族音乐课程的建设,主要包括民族声乐理论课程建设和民族声乐表演课程建设两方面内容。加强民族声乐理论课程建设,就是要加强文化理论方面的教学,应加强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等课程在文化课程教学中的比重,以此来帮助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文化基础,强化其对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应在开设西式专业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中国传统乐理基础课程,实行“双语”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同时学习专门的声乐技能知识与本土的民族音乐文化。扩充民族声乐课程教学的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开设戏曲艺术、说唱艺术等课程也十分必要。这些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民族声乐理论知识体系。
3.加强世界音乐课程的建立
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还要注意加强西方音乐课程的建设,即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进程,将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积极引入到我国的民族声乐课程教学中。目前,这一想法在我国还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只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这三家专业院校在开展世界音乐课程的建设活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加入世界音乐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其视野,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和音乐文化,以此来丰富其音乐知识体系,帮助其确立多元化的音乐价值观。
(三)加强民族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现代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仅局限在声乐知识的学习上。如果仅仅学习与声乐知识相关的内容,而不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的声乐教学就是闭门造车,能够获得的教学成果会非常有限。加之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声乐教学也应该积极改革,努力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要将民族声乐教学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之上,以此来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积累。因此,要切实将民族声乐教学与社会、人文、历史、哲学等各个学科结合起来。只有先做好了人文知识的铺垫,才能在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位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其文化视野,增强其对民族声乐作品中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而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作品的意义,才能激发出其创作力,使其在民族声乐上的创作独具魅力。
(四)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专业艺术人才
加强教学实践的改革,努力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对过去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充分反思,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培养优秀的民族声乐专业人才。加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民族声乐专业人才,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一是要加强对民族声乐人才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其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较强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整个民族声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教学是一门音乐实践教育,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审美教育。在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抓住各种细节来强化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将民族声乐的审美本质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其清楚、明白地认识到审美是衡量民族声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族声乐教育并不是一门只讲技艺、不讲情感和内容的技术类学科,发展民族声乐教育也不需要只懂声乐技巧、不懂艺术审美的技术人才,我们要培养既有扎实的声乐技能,又有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艺术人才。二是在培养民族声乐艺术人才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将优秀的艺术思想内容及形式传承下去,更多是要在传承中有创新。只有拥有创造性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充分发挥其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创造力,才能使民族声乐艺术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因此,加强对民族艺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涂怡岚.中国民族声乐:以交流促进步 因创新得发展——2007“第三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综述.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4).
彭小玲,吴凡.新时期民族声乐教育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歌唱艺术,2011(8).
李岳庚.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的几个美声因素.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
赵钢.1994—2006年民族声乐教学文献回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3).
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6).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