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0:41:30 归属于体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9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探索地方特色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方特色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越来越重视,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硕士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可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我国自2005年开始启动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非全日制在职攻读为主。为提高培养质量,2009年正式开始招收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近年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大批高校积极发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各地高校都在积极申报硕士学位点,并积极进行筹备建设。地方高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的行业特色、地域优势,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体育复合应用型人才。

  1我国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

  1.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导向,它是以体育领域中的职业为依据而设立的。2009年我国开始招收和培养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探索,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全国共有32个省级行政区域(除香港、澳门、台湾外)的140所高等学校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拟招收人数在5790人左右,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拟招收4660人左右,占总拟招收人数的百分之80.50%左右。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考试方式以全国统考为主,个别学校进行单独考试招收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招收专业分为体育、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五个专业,每个专业内再细分相关的研究方向。

  1.2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的学习方式,学习年限根据各学校培养方案的不同为2-3年不等。其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都不少于36学分,课程主要分为公共类课程、专业核心类课程、选修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主要以校内导师为主,个别学校会聘请校外导师进行联合培养。部分学校会实行双导师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各学校根据各自的培养方案确定其参加实习或实践环节的时间集中在0.5-1年之间,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我国高校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评价、毕业条件及专业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参加实践环节取得的成绩和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等。毕业论文的形式主要是学位论文。

  2我国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招生结构不合理,专业培养特色不突出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五个(体育、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的招生领域,其中招生数量存在比例失衡的现象,2020年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中按专业招收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依次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社会体育指导、竞赛组织。其中体育教学专业拟招收2220人左右,而竞赛组织专业全国拟招收25人。在培养过程中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各专业领域的培养特色不突出,各高校均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专业之间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趋同,难以体现个性化培养。

  2.2培养过程趋同,缺乏创新性

  近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全国高校的培养模式基本趋同,各类高校对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但是供需矛盾在加剧,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急需创新性改革。导师对其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导缺乏创新性。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跟学术型研究生的要求一致,偏理论性,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应用价值小。其学位论文的形式没有体现多样化、灵活化的要求,较少有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

  2.3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竞争力不高

  我国高校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没有突出其专业学位的特色。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突出其综合的实践应用能力,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往往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同一模式,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案针对性不强,专业实践环节的安排难以凸显特色,教学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往往跟学术型研究生相同,主要是以校内外教育实践为主,较少与社会其他机构企业相联系,实践环节的考核以各院校和导师考核为主,考核方式单一。大部分院校的培养方案是根据2009年国家发布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依据制定的,部分高校没有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进行调整,没有突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竞争力不高。

  3地方特色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路径

  3.1根据地方特色,强化专业和课程建设

  我国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校主要分为三类:体育类专业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这些高校分布在我国各省(区、市)。各高校首先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地域特点,充分挖掘当地特殊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积极进行体育学科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要加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专业的建设,优化专业招收结构,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建设,优化课程的合理结构,提高课程内容的指向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地方特色和院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强与地方社会、学校、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3.2更新思想观念,探索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

  各院校领导要积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体育对人的教育作用,积极推进体育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和培养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奠定基础。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体育在公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勇敢的进行创新性变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实验与改革,不断探索、完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3.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构建实践平台,建设实践基地

  要进一步加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政治思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教育与学术培训,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五个专业的师资配备上保持适当的比例。还要积极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教育、体育系统有关部门的合作,积极探索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制、国内外导师制、跨行业导师制、跨校跨地域导师制、联合培养制等模式。充分发挥地区、各专业、各类导师的资源和能力,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力量和专业特色,加强经费投入和场馆建设,构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践平台。积极与当地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等,来促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3.4规范培养过程管理,构建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

  对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要制定严格而规范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要努力探索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评价与毕业考核的有机结合。要重视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表现及实践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还有重视学生毕业考核的评价。鼓励和倡导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打破传统的研究论文形式,可以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训练方案、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等不同的形式提交。毕业考核还要突出专业特点,增加实践内容考核。积极探索并建立新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其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4结语

  当前全民健康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社会对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正是为满足社会体育需求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发展的,地方高校要充分考虑其地缘特色、行业特色、学科特色,不断探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创新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学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国栋.关于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103-104.

  [2]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3]李静.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75-77.

  [4]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5]张颖伟,鹿雪文.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45-46.

  作者:张凯 单位:滨州学院体育学院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体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