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机理(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理)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6 23:22:39 归属于药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58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精神药物的疗效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根据2006年1月~2008年12月药品管理账册和我院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统计药品名称和规格、使用数量及门诊人次。


处理方法:采用每种药物用药频度来衡量门诊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用药频度的计算:用药消耗总量除以相应药物的门诊人次,以此为指标衡量各种精神药物的使用频率。


二、结果


2006年~2008年我院精神药物(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人均门诊使用数量比较。


抗精神药物,是我院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其中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氟哌啶醇、氯普噻吨、氯氮平属于传统的第一代抗精神药物(但氯氮平属于第二代)。而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属于近年上市的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由表1可见,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奋乃静、氯普噻吨这几种药物的人均用量在逐年下降。而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新一代的抗精神药物的人均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利培酮人均用量稳居榜首,阿立哌唑人均用量3年翻了近4倍。据我院有关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近几年来,每年的精神疾病谱并没有明显变化,而用药结构却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①新一代抗精神药物比第一代抗精神药物疗效接近;②新一代抗精神药物多数是非典型的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较小,特别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轻微;③新一代的抗精神药物有效剂量较小,服用方便,有利于维持治疗,有利于防止复发,治疗依从性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④新一代的抗精神药物虽然价格较贵,但目前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支付能力都可以接受,包括医疗保险机制的不断完善,对患者长期使用这一类新药也起很大的帮助作用。


药物是我院门诊患者常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在三环类药物中,多塞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是典型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作用在于抑制突触前膜NA和5-HT的再摄取,对各种抑郁状态均有效,但奏效慢,需2~4周,不良反应大且常见。此类药物人均用量逐年有所下降,仅氯丙咪嗪略有增加。而选择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其抗抑郁作用和治疗强迫症、惊恐障碍的作用被认为与特异性抑制5-HT再摄取有关,对单胺氧化酶没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强迫症、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等,疗效均甚为显着。因而其人均用量逐年增加。


综上所述,新型精神药物上市后,因其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轻微,因而治疗依从性高,社会功能恢复好,易被精神病学界和患者接受。


作者:范琳


第2篇:探讨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


肠梗阻是精神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迅猛、病情进展快,是抗精神药物的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如不及时处理会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大量国内外报道称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奋乃静、齐哌西酮、阿立哌唑等现阶段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抗精神药物在治疗期间都会出现部分肠梗阻病例。本文中将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精神疾病患者肠梗阻的相关机制,总结相应的处理对策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我院精神科住院部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7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15-69岁,平均(44.63±4.42)岁;病程3-16年,平均(6.27±1.43)年;其中精神分裂症27例,情感感性精神障碍6例,阿尔茨海默病4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且经家属同意参与本组研究,研究前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氯氮平,氯丙嗪,奥氮平,奋乃静,奎硫平等进行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便秘常规监测,3d未大便者给予通便处理,>5d未大便者根据肠梗阻症状、体征进行排查.最后经X线腹部平片确诊为肠梗阻。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肠梗阻发生情况本组37例精神疾病患者中,共发生肠梗阻7例,副作用发生率为18.91%,其中阻塞性肠梗阻4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完全性肠梗阻1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


2.2药物类型导致肠梗阻的药物分别为氯氮平3例(42.85%),氯丙嗪1例(14.29%),奥氮平1例(14.29%),奋乃静1例(14.29%),奎硫平1例(14.29%),其中氯氮平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虽然新一代抗精神药物在临床中的疗效显着,但是多具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患者在用药期间经常伴有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便秘等,肠梗阻就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阶段临床中对于抗精神病药物引发肠梗阻的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大量研究认为抗精神药物的外周抗胆碱能作用会使M受体持续兴奋,削弱肠动力,抑制肠液分泌,引发便秘或肠梗阻。本组研究中,应用氯氮平患者发生肠梗阻的比例最高(42.85%),患者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肛门排便排气停止等为主,部分患者出来疲乏、发热等。在发现患者的早期症状后要立即给予腹部按摩,促进排气,同时配合开塞露诱导灌肠,缓解梗阻。临床医师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有效措施解决,不会造成严重伤害,以消除其顾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另外,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患者要谨慎用药,避免长期联合用药。


本组研究中,共发生肠梗阻7例,副作用发生率为18.91%,导致肠梗阻的药物分别为氯氮平,氯丙嗪,奥氮平,奋乃静,奎硫平,其中氯氮平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


总之,肠梗阻在抗精神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发生率较高,在用药期间要高度重视,合理控制与用药剂量,减少联合用药,以提高用药安全。


作者:瞿久凤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药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