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胆汁引流(有关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不恰当的描述是)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5 23:30:45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55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目的:评价经皮腹腔引流在胆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采用经皮腹腔引流治疗胆瘘的经验。结果:特殊原因死亡1例,其余治愈。结论:经皮腹腔引流治疗胆瘘创伤小、费用低、效果显著。

关键词:经皮腹腔引流;胆漏治疗;应用
  胆漏是胆道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有一定危险,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自2001年~2009年采用以经皮腹腔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各种胆漏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8~76岁,平均54.6岁,其中急诊手术18例,择期手术12例,合并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全身疾病的有16例。其中3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4例为急诊胆囊切除术后,16例为胆总管术后,其中14例为“T”管拔除后胆漏,4例为严重肝外伤、肝脓肿、胆管癌术后,2例为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后,1例为胆囊造瘘管术后2天误拔。
1.2 诊断标准:①胆道术后腹腔引流管有胆汁引出,总量超过150 ml,或1 d引流量超过100 ml,连续3 d不减少[1];②无引流管或引流量少,术后出现黄胆、发热、腹痛等,B超提示腹腔积液,穿刺证实为胆汁。
1.3 治疗方法:①穿刺方法:经B超诊断及引导,选择穿刺位置及角度、深度,要求距胆汁积液距离最短,角度最好;采用一次性深静脉穿刺针及导管,或者采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针及导管;局部麻醉:引流成功可反复冲洗引流,可多根同时引流。②引流效果不佳可行ERCP检查,配合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下端切开取石等。③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维持水电平衡。积极治疗糖尿病及其他合并疾病。④对治疗效果差,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且引流后症状和体征不能改善可考虑手术治疗。
2 结果
  治疗效果:①9例术后1~2 d发现胆漏,7例原引流管通畅,经原引流管、“T”管持续低负压引流后治愈。其他2例加用经皮腹腔引流治愈。②14例拔“T”管后胆漏,经原“T”管入口置入硅胶导尿管,手雷式负压球引流其中10例治愈,3例加用经皮腹腔引流治愈,1例经ERCP检查发现胆总管下端残余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由于发现较晚症状较重,经皮腹腔引流术后症状不能改善,行剖腹冲洗引流,其后迁延一月余方才治愈。③4例肝外伤、肝脓肿、胆管癌术后胆漏,均作经皮腹腔引流治愈。④2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例死亡,另1例治愈。⑤误拔胆囊造瘘管1例,经皮腹腔引流二周后行胆囊切除术。
3 讨论
  胆道手术易引起医源性胆管损伤0.2%,胆漏属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发生率为0.5%~4.1%[2]。其发生的原因:①腹腔镜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于各种急性炎性反应期胆囊切除术。过度牵拉导致三角区胆总管撕裂,扩张肥厚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迷走胆管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等。②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手法粗糙、视野不清,过分要求“完整”切除胆囊,导致胆总管损伤。Mirizzi综合征,胆囊、胆管开口处处理不当等。③胆总管术后“T”管拔除过早,拔管时粗暴,“T”管臂损伤胆管壁甚至窦道壁,拔管过度平卧,胆道镜检查时损伤。④全身状况差,例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影响窦道形成。⑤胆总管空肠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有吻合口血供不佳、张力过大等。严重肝外伤、胆脓肿及胆管癌由于大胆管的损伤常发生胆漏。
  胆漏的预防方法:①腹腔镜胆囊切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②手术细致轻柔、解剖熟悉;③拔“T”管时窦道造影检查;④术中“T”管大网膜包绕;⑤Mirizzi综合征,胆囊、胆管开口处缝合可靠,同时引流充分;⑥放置“T”管尽可能出口与胆总管开口距离最近角度最正,有利于窦道形成。我们发现胆总管探查采用右上腹直切口较肋缘下斜切口,拔管时胆漏发生率要低。
  胆漏的治疗主要有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维持水电平衡,加强抗感染,加强原有合并疾病的治疗(糖尿病),改善全身状况,为胆漏治疗提供基础和身体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治疗手段是引流,包括腹腔引流及胆道减压引流,由于胆漏一般处于术后炎性反应期,解剖不清楚,不易准确找到漏口,胆漏患者往往全身状况较差,且多有其他合并疾病,手术治疗以建立有效的外引流为目的,不易进行大范围的胆总管整形修复手术,风险很大且易造成重症及巨额医疗费用,易产生医疗纠纷。经皮腹腔由于操作简便,可同时多根引流,也可以及时调整位置、深度、角度等,同样可以充分引流,减少胆汁积聚,防止严重腹腔感染,能适用于各种胆漏,由于创伤小、风险低、费用少容易为患方理解,减轻医生压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为临床医生接收。
  胆道减压及引流,近年来发展迅速,对胆道下端切开取石(EST)、胆总管下端扩张、鼻胆管引流(ENBD),对胆总管下端结石、狭窄肿瘤以及胆管漏口较大的,与经皮腹腔引流联合使用,其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对于普通的胆漏,也能减少胆汁漏出,缩短治疗时间[3]。
  此外,生长抑素能够抑制胆管分泌胆汁,能有效地减少胆汁的外漏量,有利于胆漏的愈合,常用于胆漏的早期治疗。胆漏后期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促进人体蛋白合成,有利于组织修复,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胆漏的愈合。
4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黎介寿.普通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85.
[2] 付小池,高志清,李玉宗,等.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J].人民军医,2000,43(9):518.
[3] 张 啸,张筱风,李国雄,等.内镜治疗术后胆漏和继发胆道狭窄[J].中华消化内科杂志,2005,22(1):1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