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发病率亦随之增高,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1]。研究表明[2],一些神经组织特异性蛋白标志物,诸如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rain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B-FABP)常常在IS发病的早期有高表达,且常常与IS的损伤程度及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即探讨IS患者B-FABP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IS的诊治提高临床可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IS患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卒中诊断标准。选取其中H-FABP>11 μg/L的患者85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54例,女31例,平均年龄(66±9)岁,均为发病5 d内入院的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B-FABP未增高的IS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7±8)岁。所有受试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B-FABP水平的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记录IS传统危险因素,使用专门制订的统一调查表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对各危险因素均进行明确的定义,并制订具体的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3 000 r/min离心5 min,置-80℃冰箱待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血清B-FABP进行检测(批号:F01016,武汉EIAab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Kolmogorov-Smirnov Normality检验为正态分布者,且方差齐者(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者,(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对于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其中性别(男性)、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三酰甘油(TG)含量、总胆固醇(TC)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在疾病组和对照组患者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可能与脑卒中的发生并不存在相关性(P > 0.05)。其中,男性、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TG、TC、LDL-C的OR值均大于1,说明能够增加脑卒中发生的危险,与IS患者B-FABP增高呈正相关;而HDL-C的OR值小于,说明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生,与IS患者B-FABP增高的发生呈负相关(P < 0.05)。见表1。
2.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集临床相关知识,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其OR值均>1(均P < 0.05),因此,可能是脑卒中患者B-FABP增高的独立的危险因素;HDL-C经过分析,其OR值<1(P < 0.05),因此,可能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保护因素。见表2。
3 讨论
研究发现,神经组织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常常在IS发病的早期出现高表达,且与IS的缺血症状、再灌注的损伤等引起的脑组织损伤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且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对脑组织的损伤有较好的评价[3]。B-FABP主要由胚胎时期的脑组织的生殖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分泌,特异性比较高,是一组低分子量的胞液蛋白,其参与了长链脂肪酸的摄取及代谢调节过程[4]。随着深入的研究发现,B-FABP参与了IS的早期损伤机制,并与IS的诊断及预后等有密切的相关性[5]。
本研究探讨IS患者B-FABP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间男性、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TG、TC、LDL-C及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男性、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TG、TC、LDL-C与IS患者B-FABP增高呈正相关;HDL-C与IS患者B-FABP增高的发生呈负相关。多因素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保护因素。
Pelsers等[6]通过对130例早期IS患者研究发现,B-FABP在额叶的含量比较高,与新纹状体中的B-FABP分布之间比较存在差异(3.1 μg/L vs 0.8 μg/L);与“金标准”相比,B-FABP对早期IS诊断的敏感性为68% (88/130)。Wunderlich等[7]观察急性IS患者中B-FABP的浓度变化,通过对病后1、2、3、6、12、18、24、48、72、96及120 h的血清B-FABP浓度检测发现,B-FABP在发病后2~3 h达高峰,且可以一直持续120 h;进一步对血清B-FABP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发现,B-FABP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且高浓度的B-FABP与大面积的脑梗死相关。
高血压及糖尿病是IS的传统危险因素,其对B-FABP的增高亦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8],血清B-FABP水平的增高普遍存在于高血压患者中,且常常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而增高,提示B-FABP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进一步分析认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可以使血管的剪切力升高,进而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最终激活血管发生炎性反应,使损失标志物B-FABP的水平升高;同时损伤的内皮细胞可以增加NO的释放及减少前列环素的释放,最终导致血管的舒张作用受损而引起血压升高[9]。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的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同样可以对血管的内皮细胞产生损失,进而影响血清B-FABP的水平,而随着糖代谢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减轻,B-FABP血清水平下降。研究显示[10],IS患者HDL-C与B-FABP水平存在相关性,由于HDL-C对血管损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可以对IS患者脑损伤标志物B-FABP水平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IS患者B-FABP水平受高血压、糖尿病及HDL-C的影响,因此对该类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IS的发生率、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黎军,邱晨红,王锋,等.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J].卒中
[1][2]下一页
与神经疾病,2011,18(4):215-218.[2] Liang Y,Bollen A W,Aldape K D,et al. Nuclear FABP7 immunoreactivity is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infiltrative gliomR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EGFR-overex pressing Glioblastoma [J]. BMC Cancer,2010,6(4):97.
[3] Teratani T,Domoto T,Kuriki K,et al. Detection of transcript for brain-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n tumor and urine of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J]. UROLOGY,2007,69(2):236-240.
[4] Pelsers MM,Hermens WT,Glatz JF.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 as plasma markers of tissue injury [J]. Clin Chim Acta,2009,352(2):15-35.
[5] Mcann CJ,Glover BM,Menown IB,et al. Novel biomarkers in early dingnosis of acute myocandial infarction compared with cardiactroponin [J]. Eur Heart,2008,29(9):2843-2850.
[6] Pelsers MM,Hanhoff T,Van der Voort D,et al. Brain- and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 in the brain:tissue 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utility [J]. Clin Chem(S0009-9147),2010,50(9):1568-1575.
[7] Wunderlich MT,Hanhoff T,Goertler M,et al. Release of brain-type and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 in serum after acute ischaemic stroke [J]. J Neurol(S0340-5354),2009,252(6):718-724.
[8] Oktay B,Akbal E,Firat H,et al.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levels and the risk of cardiac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J]. Sleep Breath,2008,12(3):223-228.
[9] Glatz JF,Van Der Vusse GJ. Cellular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 their function and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J]. Prog Lipid Res,2010,35(3):243-282.
[10] Chmurzvnska A. The muhigene family of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function,structure and polymorphism [J]. Appl Genet,2006,47(1):39-48.
上一页[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