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08:10 归属于英语论文 本文已影响1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因其人文性、内容直接性、工具性的特点,具有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本文从五个方面探究了大学英语课程“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着力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合理挖掘思政元素、合理运用第二课堂开展思政教育、丰富思政教学形式、设立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以期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功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课程;实现路径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6)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对于思想政治课,要继续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时刻关注并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通常会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大学英语课程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2.“课程思政”的内涵及要求

  根据国家提出的最新人才培养标准,高校育人要兼顾“育德”和“育才”这两个方面,要把二者摆在同一战略高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思政”就是其中一个德育通道,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渠道。“课程思政”要实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文化素养、摆正学生的价值取向,最终回答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问题。高德毅、宗爱东(2017)认为“思政课程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在教学目标上,以深刻诠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任务;第二,在师资力量上,强调团队协作,在整合教学力量和资源中形成育人的集聚效应;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开拓与创新,在形散神聚中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四,在教学管理上,强调规范管理,注重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可操作性”。邱伟光(2017)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不断内化,成为构成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要成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政综合素质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形成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就是大学的所有课程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扮演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角色,注重以隐性的方式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

  3.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

  教育部于201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高校人文教育中大学英语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王守仁,2016)。大学英语课程因其自身人文性、内容直接性、工具性等特点,实施“课程思政”更具有明显优势。

  3.1人文性

  按照人文性的特点与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文性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弘扬人自身的价值,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和西方国家提出的“liberaleducation”的内涵存在相似之处,都旨在探索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使人生更加完美和谐(蔡基刚,2017)。蔡基刚(2017)认为外语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不是并列的关系,二者具有不同的意义与重要性,外语课程的人文性是指通过外语学习来了解西方国家的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综合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就是用语言作为工具来达到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于根元(1997)认为人文性主要指语言含有使用者群体的文化、习俗和情趣等。由此可见,人文性说的就是文化。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蕴含了大量文化信息,通过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2内容直接性

  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语言材料的设置往往主题生动,内容丰富且富有感染力,贴近生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内容更新较快。教师在课堂使用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往往很容易就进入到语言环境中去,通过反复模仿、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语言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不管是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还是教师自身,都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学习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时,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可以了解到19世纪后期新兴的工业化和都市文明给威塞克斯地区带来的冲击,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是如何禁锢大众的思想、压抑妇女的社会地位的;在学习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一单元“Collegelife”的阅读时,学生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差异、什么是高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学校的分类等;在学习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中“lookingforjobafteruniversity,first,getoffthesofa”的课文时,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此来激励大学生刻苦奋斗的决心。这样一来,大学英语课程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较为直接,学生易于接受,因而在学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的过程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作用不可替代。

  3.3工具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大学英语四级也是学生必须参加且通过的一门英语能力测试,由此可见外语教育决策者的意图———使学生对语言有深刻认识、掌握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从而可以到国际上参加国际交流,学习经验知识。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此紧密相关,借用外语广大学生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科学文化知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对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的需求逐日上升,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就更加明显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立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交际能力,所以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学习、信息的汲取上。

  4.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4.1着力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对学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教师的培养,首先,要纠正教师融入思政内容干扰教学的观点,相反,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使教学更具思想性、人文性(陆道坤,2018)。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意识、专业知识、责任意识、教学方法都要把控严格的标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素质和水平是建设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保障(周艳芳,2020)。应着力增强教师的思政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因而教师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思政教学能力。学院定期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培训,邀请课程思政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开展论坛,鼓励教师参加课程思政讲座,从中学习教学经验。建立健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较隐蔽、不易挖掘、内容分布广泛且随机,这些因素成为了建设课程思政的制约因素,学院要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来确保课程资源的最大化使用,保证课程资源紧跟时代的步伐(胡洪斌,2019)。敖祖辉(2019)认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需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保证教师和学生能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与典型案例。评选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师先进模范,充分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鼓励教师向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先进模范学习,教师之间彼此借鉴,取长补短。

  4.2合理挖掘思政元素

  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要符合“课程思政”的核心观点以及当下学生发展的要求,此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思政教学资源。大学英语课程中渗透思政内容是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堂建设中的贯彻落实,是推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化的重要手段。除了必要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选择一些融入“课程思政”观念的材料。选择一些同时涉及到新闻时事、时政热点、中西方文化知识、宪法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理想等方面的语言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深化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在选择教育资源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门槛”,既要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又要适当涉及“文化”知识,以避免本末倒置,忽视了语言学习的需求。刘笑(2019)认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思政元素,让学科内容更具深度;更要提升锤炼本领,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教材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要巧妙,不能生搬硬套。

  4.3通过第二课堂开展思政教育

  西方教育观强调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行为主义教育哲学,并且强调教育职业化,实践性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实践模式(卢诚,2007)。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二课堂也成为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渠道。“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在第一课堂制度下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有效补充,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协同合作、动手操作、与人交往等能力(万千、周国桥,2020)。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学习到的涉及到思政的内容,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来加强学生的认识。教师可以依托学校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组织与国外留学生的茶话会,相互交流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开展涉外文化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诸如此类的第二课堂在无形之中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且能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4.4丰富思政教学形式为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注入与思政内容相关的学习材料,通常情况下的教育形式就包括口头传授、书面传授等。单纯的口头叙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疲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会偏低。长此以往,上课过程既没有学习到语言知识又没有学习到思政内容。教师应尝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一些兼顾专业知识又能学习思政元素的方法。教师在课堂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巧妙地将课堂主讲、学生现场回答、线上互动、课堂反馈等方式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法律概念等思政要素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高德毅、宗爱东,2017)。多媒体的使用,图片、视频都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学生易于接受又不会感到枯燥。增加学生互动,教师主导的课堂学生易失去主动性,导致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学习,教师会过分注重思政元素的涉及或过分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教师要及时给予课堂反馈,借此学生可以及时检查与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4.5设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当前有些学校的课程评价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缺少对教学的有效评价,导致教育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也需要有课程评价机制来作为制度保障。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有制度机制的存在来保证教学质量。课程评价机制的设立能有效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政治方向正确、旗帜鲜明;“育人”和“育德”同向而行,不分彼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教材的选用严格遵循培养计划。对教师定期进行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标准也依据“课程思政”的核心来进行,课程思政元素要与课程适配。评估指标上,以学生的课堂满意度为指标,建立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动态评价制度;评估内容上,要基于高校的管理过程和课程的具体实际,从管理手段、责任主体、教学效果等方面入手;评估方法上,以开放的眼光,着力形成多元主体参与评估的发展格局(胡洪斌,2019)。学院成立考察小组,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估。

  5.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因其人文性、工具性、内容直接性,有利于不断地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思政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课程思政讲座,建立健全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评选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师先进模范;在选择教育资源时,合理选择具有思政元素的教学材料;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形式,鼓励学生通过第二课堂进行思政学习,增强实践应用;设立课程评价机制,确保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马路倚 宋红波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英语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