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中似弓指的是什么(戏曲表演中似弓指的是)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19:17:16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18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论文导读::含弓戏象其他剧种一样走到了繁华的尽头。这个中国戏曲音乐的一颗瑰宝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这使含弓戏失去了传承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含弓戏,保护,传承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的娱乐形式的出现,含弓戏象其他剧种一样走到了繁华的尽头。1988年,在含山县政府提出剧团私人承包制之后,剧团很快名存实亡。含山的年轻人中知道含弓戏的少之又少,这使含弓戏失去了传承的基础,这个中国戏曲音乐的一颗瑰宝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含弓戏的老艺人对此更是翘首以盼。当然戏曲的保护和传承不是哪一个剧种的问题,目前它已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概念的提出,对戏曲的保护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学术团体和个人的关注,纷纷献言献策并贯彻执行。含弓戏的保护有共性但也有它的个性化的一面,我们将拿出怎样具体的措施来传承含弓戏呢?
  一、对含弓戏资料实物的征集抢救 2006年4月20日,研究和保护含弓戏的机构—含弓戏研究室得以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室的设置是含弓戏保护工作开展的起点,是诸多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研究室成立伊始就投入到对含弓戏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中去。
  研究和保护含弓戏必须要有原始史料。到目前为止,研究室共搜集到含弓戏古装、现代戏剧照及举办的含弓戏各项活动照片102张;80年代中期,马正德、许萍、梁正兰、解立柯、倪进德、许业韵、张必贵演唱的主腔杂曲26首文学艺术论文,包括《刘二姑吵嫁》全剧录音;影像片有《白楼恨》、《祭塔》、现代戏《沙家浜》小戏和剧团85届学员练功、下乡演出录像带,有省《相约花戏楼》、央视4台《华夏文明》栏目对含弓戏的介绍, 2006年正月十五晚会(安徽台)省黄梅剧院李文表演的《刘二姑吵嫁》片段,2006年至2008年,含山电视台、巢湖电视台、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播出《风雨含弓戏》等12部,最珍贵的是寻找到省电视台著名导演胡莲翠1982年拍摄的含弓戏《刘二姑吵嫁》全剧录像带。以上录音、影像等都已制作DVD保存;还搜集到曲谱剧本资料53本等;当然这些都是很少的一部分,早期的很多资料尚无法找到,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操作。这些资料为含弓戏的再次复苏提供了史实依据。
  二、开展含弓戏进校园活动 任何地方戏曲都必须在普及上做文章,从小学生普及起。为了让含弓戏后继有人,传唱含弓戏是当务之急。于是含弓戏研究室曾以学校为平台,开展含弓戏进校园活动,将地方戏送进校园,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传承了含弓戏:开办“含弓戏学唱班”,与含山县城内“环峰小学”、“环峰第二小学”和乡村 “姚庙中心学校”签定教学协议,从三、四、五年级中抽调感兴趣的学生,每班人数30-40人学唱核心期刊目录。,从2006年12月1日开始每星期为孩子们义务授课:内容涉及到含弓戏的艺术特征、戏曲知识、基本功训练等。含弓戏学唱班小演员以他们稚嫩恬美的嗓音多次登台演唱,使我们看到含弓戏未来发展的希望。这样含弓戏在这样一群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艺术传承的种子,一个孩子唱会了,全家人也就会了;全家人会了,整个家族就知道了含弓戏。当然如果能编一段好的儿童段子反映小学生读书中的幽默之事,孩子们会一辈子难以忘怀。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包括中小学,还应包括各类大中专院校。作为含弓戏完全可以走进巢湖学院、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等地方高校,依托于中文、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开展多层次教学方式,向剧团聘请专业演员作为社会老师,与学生互动,让真正有兴趣有基础的学生活跃起来从而辐射感染更多的学生。甚至出版“含弓戏乡土教材”,让教学资源来源于身边。这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提高传承含弓戏文化的信心。
  三、做好含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2006年12月14日,含弓戏省级首批申报成功,含山县还将继续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欲借政府的力量保护和传承含弓戏。
  四、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含弓戏原来之俗 含弓戏剧团的恢复和搞活,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注重“俗”!含弓戏发源于民间文学艺术论文,是大众戏曲,它由民间小调演进成地方戏种,有其戏曲性、群众性、幽闲性特点。其唱腔、唱调符合含山人的土话言:“顺嘴宽”,也正因为有了这“顺嘴宽”才有了朗朗上口,渲泄情感,表达爱意的声音和场所,将人性最为真实的一面表达得淋漓尽致。其次,顺应现代含山人语言、生活、喜怒之俗。有一句台词讲,书生在大堂上坐得板板正正的;你呲呲(看看)他,两个鸡蛋剁(蒸)一碗——板板的。又如,赞美一新婚不久的小媳妇一句台词:“新媳妇过门哎,刚刚三月……”这是典型的含山人语言。还有:实好的(挺好的),照着(好了、行),你克干(愿意不愿意)?像这样的含山人群众语言,一而在再而三地在戏曲中出现,对保留地方语言,特色,生活习惯都将不可小觑。三不要怕荤段子,当然要掌握住其尺度。东北人最爱的“二人转”为何经久不衰,这与其粗口粗词分不开的。只要有狠白的“我日你妈”含山口头语存在,粗词就有市场,戏曲中的人物则就是芸芸众生之徒,为表现其性格的张扬一面,适当保留一些粗口,及至荤段子是符合人性的要求,符合社会的现实的,能让观众在笑声和羞涩中获得启迪的。
  5、拯救和搞活剧团积极呼吁含山县政府尽快把已是“剧团一个壳、团长一个戳、会计一张桌”的含弓戏剧团重新组织起来,力图搞活剧团。借用欧美国家的做法,不能把剧团完全推向市场化,把含弓戏剧团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家和省各级政府采取对“含弓戏”剧团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社会捐赠的免税政策,采取差额拨款、按剧目投资的经费投放方式。也可以采用政府买断著作权的方法,解决版权费用的开支,以促使剧团顺利排练适合观众口味的新戏。
  同时戏曲艺术的根在民间、在农村。含弓戏能否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地方戏剧种,在当代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条件下,是必须要考虑的首要生存问题。可以无孔不入!东北的二人转可以在农家院里、炕头、澡塘一切需要表演的地儿演出文学艺术论文,可见大戏亦可变小戏,一切为了生存和发展,一切为了大众的娱乐和心境。含山人在冬季里是十分讲究进澡塘里泡澡的,澡塘里有茶水、花生米、臭干子、香干子,唯独无卖唱的。现在,国内的八方浴池都有了休闲一说,含弓戏为何不能占领休闲这块领域呢?好的文化东西不去占领,必然让位给糟粕家伙核心期刊目录。因此针对含山县存有的三两唱含弓戏的民营剧团,当地政府也可借鉴如今江浙闽粤等沿海地区仍活跃的民营剧团的发展模式,从政策、税收、宣传等方面为民营剧团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让含弓戏重新活跃于含山的林间地头、茶楼馆肆,让含弓戏重新成为含山人的生活时尚、让含山人重新体会到草根的快乐。以此实现对含弓戏进行动态保护的任务,把含弓戏保护在舞台上,保护在演员身上,保护在民间,并留住和培育出编、导、演、美、音等方面高水平的人才,使含弓戏的继承发展成为可能。民族的、地方的东西生命力最强,含弓戏可在拾遗补缺上有所作为。
  当然,要想发展含弓戏,光靠那几部一成不变的老剧本是不行的。一定要搞剧目生产,若能出一两个诸如古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那样的传世之作则再好不过了。剧目的生产改革创新是关键,对于含弓戏来说,要努力出新戏出好戏,以平民化视角,生动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塑造出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典型艺术形象来吸引观众。“一切艺术来源于民间、来自于生活,戏曲艺术更是如此。”戏剧的创作总是和时代和人民相联系的,这种创作还包括在音乐、表演和舞美上的创新。尽心包装推出精品,定时定点演出,使演出日常化、市场化,为青年演员提供全年不间断的实践锻炼机会。
  6、与旅游业相结合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已逐渐由表及里转向控制文化内涵上来,旅游产品也正由传统的陈列式、观赏式上升到表演式和参与式,旅游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戏曲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戏曲文化属于社会旅游资源文学艺术论文,“以其文化的原生性,充满鲜活的质感和强烈的动感为特点,它将是今后旅游业最具文化价值的开发取向”。国外,10年前,就有人意识到戏曲旅游正在全球兴旺发展。含弓戏剧团可借鉴昆曲艺术与苏州旅游业、黄梅戏与安庆旅游业的联姻与发展的思路,利用当前巢湖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环巢湖合肥旅游圈的形成契机,可设想在巢湖地区各景点增设舞台定时表演含弓戏优秀剧目,既可传承含弓戏文化,又可增加景区文化内涵,让戏曲成为景区旅游六要素中“娱”的重要部分。这几年含弓戏研究室还通过整合资源、多次举办含弓戏艺术节来强化含弓戏品牌,带动商业性演出及戏服、乐器、纪念品等的消费。
  一部中国戏曲发展史就是戏曲艺术不断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的历史,含弓戏历史悠久,在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正是凭借含弓戏一代又一代艺人坚韧的精神,敢于面对现实,善于吸收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等要求与时俱进才能生存至今。而在当代含弓戏遭到衰败,相信随着含弓戏人才的再培养、当地含弓戏文化氛围的培育、剧目和表演形式的创新以及戏曲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含弓戏定会再次峰回路转迎来又一个春天。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