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德育教学实践探索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11:05 归属于德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63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一、挖掘德育资源,打造立德树人新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讲述的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一百多年的文学发展史。文学历史与社会历史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百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不断实现的民族愿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都有着浓墨重彩的记录。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救亡图存、为民族解放和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化为一幅幅真实、形象、生动、感人的文学图景,升腾为最深沉、真挚的家国情怀,积淀在一代代学子心中,最终汇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生生不息。五四文学滥觞于蒿目时艰的社会,传播于长歌当哭的时代。个人自立、民族自强的历史必然要求敲响了时代的大门,现代文学中的左翼文学、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当代文学中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都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艰难的奋斗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社会生活成为作家文学创作的源泉。这些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文学创作,所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将更加坚定学生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回响在诗人王怀让诗作中响彻云霄的呐喊,从历史中走来,又奔向未来。它必将在青年人心中激起最澎湃的浪花,同黄土高原、黄河长江、长城泰山一样,挺起胸膛、沸腾热血、扬起手臂,永远坚实地站立在中华沃土上。不仅如此,“中国现当代文学”还在回答和呼应青年人的困惑中,启发他们思索,引起其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比如,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怎样的青春才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对于这些问题,杨沫的《青春之歌》、王蒙的《青春万岁》给出了最生动的回答。舒婷也在《致橡树》中对木棉致橡树的意象化书写中,诠释了对爱情真谛的理解。这些必将对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二、创新教育理念,筑牢德育新高地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是新时期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泰山学院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中心位置,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德育系统工程”,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文学与传媒学院最先响应,在全院建立起了覆盖各门课程、各个教育环节的课程德育体系,制定了详尽的课程德育大纲,打造了课程德育的经典案例和课堂。“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但将散落的德育珍珠挖掘和培育出来,就需要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多下功夫。(一)德育与文本解读相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有自身的特点,文学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对德育资源的挖掘,不能脱离文学作品本身,不能生硬拔高文学作品的主题。必须在细致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题内容、时代背景、作家经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引发思考、加以引导。比如,在讲授现代作家作品时,通过剖析“弃医从文”这一普遍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家的文学道路选择问题。为什么一大批作家诸如鲁迅、郭沫若等,要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文学对于作家自身乃至对于中国社会起到什么作用?一个个问题的抛出,必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个个进步作家“拍案而起”,弘扬正义、为国为民呐喊的身影,也必将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二)将德育融入情感共鸣。文学是人学,人类共同的情感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无一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认同基础上,可以感染,可以传递,在给予人类普世性情感的同时,也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德育作用。教师在讲授《红岩》中江姐的形象时,不仅把她当作一位革命战士,还可以启发学生从母亲、妻子、女儿的角度来理解主人公牺牲的精神,并以“你能做到吗”这样的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反躬自省,感同身受。(三)德育与美育相互渗透。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一生身体力行提倡美育,他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艾青也曾说:“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就是真、善、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纯金的“三轮马车”比比皆是,必将深深感染学生,成为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和榜样!

  三、教学与德育相融合,探索德育渗透新路径

  为更好地让“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德育元素产生更好的教育效力,还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一)将文学课程与社会现实相结合。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在线上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战“疫”实际,坚持思想引导与课程德育相结合,助力战“疫”宣传,鼓励学生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师生战胜疫情的信心。一是在课程开始前录制了防疫温馨小提示,呼吁学生做好自身防护,配合国家防疫工作。二是带领学生重温食指的《相信》,用诗歌凝聚师生战“疫”必胜的信念。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14亿中华儿女在行动,海外无数的华人华侨也在行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鼓励学生撰写联播报道《一线抗疫群英谱》,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讴歌抗疫英雄,让线上教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二)搭建德育教学的广阔平台。广阔的社会生活、丰富的社会实践,也是课程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英雄谱时,教师将身边的英雄与之融合。泰山消防中队在2010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泰山卫士”荣誉称号。2019年12月,以“泰山卫士”消防英雄们的故事为蓝本,教师带领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以纪念授称九周年为主题的大型情景剧《让红旗高高飘扬》,将英雄的故事穿越到了今天,将德育课堂搬到了舞台,使其成为新型思政课堂的范例,实现了让学生排演一场,接受一次思想教育的目标。在剧本创作阶段,教师还多次组织学生赴泰山中队采风,通过实地走访、体验生活,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泰山卫士”精神,更加懂得什么是使命担当,什么是舍己为人。“消防救援”“泰山卫士”成了学生热议的焦点与话题,“火焰蓝”“蓝朋友”成为学生心中的颜值担当。

  作者:郭晓平 单位: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德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