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困难及策略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39:38 归属于德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9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重视,小学阶段的常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小学阶段既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吸收全新思想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良好品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后续成长,小学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模范榜样。为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教师德育教学工作展开探讨,分析德育教学工作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教学;具体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是学生德育思想养成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将德育知识与具体的课堂内容进行结合,利用更多的教学技巧,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渗透,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应学的知识并不断地养成良好习惯,同时推动班级工作开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可以接受高质量的德育知识。

  一、开展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根据最新的教育文件,我国当前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提升。在诸多的教育目标中,德育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首要前提,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德育学习能力的重视,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需要不断结合最新的发展要求,针对当前的授课形式,不断更新学生思想,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提升自身德育水平,推动德育教学的有序推进。其次,在小学阶段做好德育教学工作,可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此阶段,教师所实施的德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预防心理疾病,有效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认识更多的德育思想,减少不良信息的影响。当今社会网络知识复杂,小学生分辨能力较差,一些信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小学教师要通过合理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确保学生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德育教育。最后,做好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可以抵制不良信息带来的冲击,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虽然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有效途径,但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因时代便利,接触的信息远比教师要多,很多网络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电视中的不雅画面以及网络交流中的隐藏信息,甚至会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成长。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只有做好小学的德育教学工作,才能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为学生打造健康的教学环境,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成长。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工作面临的困难

  根据调研结果,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采用语言交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但小学生年纪小,很难接受教师的说教行为。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疏导只能是教学辅助行为,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如果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知识讲解,就会使学生的行动趋于形式化,使教学工作的价值大打折扣,影响德育工作开展。同时,由于教师更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在当前网络信息较为发达的现状下,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又进一步加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受到影响。此外,由于德育教学仅限于语言说教,很少采用实际活动,学生实践参与兴趣过低,教学与实践活动脱节。教师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忽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较强、实践体验和德育水平较差的教学现状。

  三、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水平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教师自身文化积淀,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德育知识学习。[2]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自身修养会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言谈举止的影响十分巨大。如果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必定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让学生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断向教师学习。所以,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学生人生引领者,就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不断进行知识汲取,端正自身的行为态度,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品格,让自身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纠正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校工作时要穿戴整齐,不能奇装异服,上课时要语言温和,与人交流时要轻声细语,在学校开大会时,要正衣冠、明规则。通过对自身的约束,不断对学生形成榜样力量,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如“经典文化永流传,提升文化素养读名著”教师主题阅读活动,通过开展阅读活动,教师重新阅读文言名著,以多样的活动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后续德育教学打好基础。

  (二)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构建良性沟通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小,个性独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行为,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尊重并信任学生,在学生的行为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去欣赏学生。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德育教育。同时,由于小学生较为敏感,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很在乎,希望得到学校家长以及教师全方位的重视和认同。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要将学生视为家人,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以形成良性的沟通环境。例如,在某次单元测试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教师在开展工作时要注意对待不同成绩学生的态度,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告诉他们不能骄傲自满;对于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工作中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某一类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学工作才能有序开展,才能以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德育思想,帮助学生更好成长,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能够在互尊互爱的环境中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重视实践教学效果,形成良性德育体系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知识讲解时,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重视教学实践,不断地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德育力量,从而更好塑造自身的价值观。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多样活动,加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3]如开展“观察生活中爱的表现”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父母以及社会对自己的爱,包括早上母亲给自己系红领巾、放学时父母接自己回家、在学校不舒服时教师给予的关心等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小事,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教师也通过独具特色的引导方式形成了良性的德育体系,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德育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加强了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为学生的后续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既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此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管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卢玺.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3):111-112.

  [2]何烨.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J].人文之友,2020(15):352.

  [3]张永霞.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5):107-108.

  作者:张朝丽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德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