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教学思维与教学目标均发生了较大的革新,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的实践性课程,其教育过程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品行的锻炼与提升,同时它以实践活动为基本内容,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将重点分析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与有效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学;综合实践;德育教学
德育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品德的系统性活动。在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学校教育出现了“重才智、轻德育”的问题,给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能为今后的成人、成才之路奠定坚实基础。新课标倡导提高德育在现代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让初中生对德育入脑、入心。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成为具备良好品行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应秉承“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挖掘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内容,并探索高效的德育融入策略,以最大化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教学的内容
(一)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共同发展的核心灵魂,我国是多民族团结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56个民族共同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民族精神是德育的重点内容,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起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团结友好的民族精神。例如,在端午节前,可举办以“飘香粽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引出屈原的故事,使其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其中蕴含的精神,进而有效提升其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
(二)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培养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毛泽东等伟人的重要思想,并帮助其树立起为了理念信念而不断奋斗的决心。红色文化是蕴含着伟大革命精神与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资源,也是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品味红色经典”“革命根据地参观”等活动,让学生在收获与感悟中得到不断追求理想和信念的动力与源泉。
(三)道德品质
道德与品质教育属于德育中的核心内容,其包含范围较广,既有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集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也有与家庭、事业相联系的家庭美德、诚信敬业教育,同时也有与大自然密切相连的保护环境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道德品质已经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最重要指标,而道德品质教育也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所以说,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道德品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环保教育馆的参观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对环保的概念有更为清晰、具体的认识,也能帮助其开拓眼界,形成自愿为自然环境做贡献的优秀品质。
(四)遵纪守法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的道德品质,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的融合应将遵纪守法教育作为重点内容,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基础法律知识,有条件者,也应带领学生到公安局、检察院等实地进行参观,以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岗位规范与职业纪律。(五)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素质教育也倡导教师利用科学的心理学教育方法,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心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入手,在普及基本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也应给予学生科学的心理咨询、辅导与援助,并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素质。
二、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趣味导入,利用情境融入德育内容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不太喜欢教师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对他们进行德育教学,因此,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就需要转变思维,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利用生动性、趣味性的情境对话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活动环节中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周书籍交换阅读活动,学生要在活动结束后谈一谈自己的读书心得。由于部分学生对图书的保护意识不足,在交换的过程中,书籍可能会出现被损坏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活动进程,也可能导致学生之间出现一些小矛盾,进而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甚至是班集体的团结友爱。因此,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告诉学生交换阅读可以让大家从不同的书籍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是节约环保的一个重要手段,接着让学生为书籍包上书皮,然后询问学生:“大家是不是都十分珍视自己带来的书籍,不希望它们‘受伤’?”这时教师能得到十分肯定的回答,接着可以进一步引导:“修补后的图书不如完整的好,既会影响阅读,也会让书籍主人‘心疼’,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小心,既要爱阅读,也要注意保护书籍。”这样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到保护书籍的重要性,也能有效提升德育教学的效果。
(二)走出校园,让学生明白责任与担当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就像是一个象牙塔,在校规的影响下,不仅学生的行为受到了正面的约束,其天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社会是十分复杂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自身的一些不良品行可能会显露出来,也会因性格差异而受到一些伤害。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拘泥于学校,应利用真实的社会生活开展德育教学,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复杂的社会生活与人情世故。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路况较为复杂的路口进行文明交通督导,引导其体会交警人员工作上的困难,并知晓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带来的损失。同时,社区活动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孤儿院和养老院做义工,在与孤儿和老人接触的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风险意识,使其自觉承担起帮扶弱势群体的重要任务。另外,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在了解孤儿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后,学生能更加感恩父母,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时,教师也可为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任务,引导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分工协作,切实解决社区中的实际问题。
(三)身正为范,利用榜样作用开展德育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最好榜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美好品德与品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且积极的影响。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动态化、生成性的特点,工作开展起来相对烦琐,教师必须要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保证各个环节顺利开展。同时,教师也应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并尊重每一名学生,这样既有助于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威信,也能提升学生间的团结凝聚力,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主动为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不止教师,历史中、社会上有众多学生值得学习的榜样,教师可利用传统节日以及纪念节日的契机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在清明节,很多学校都开展的“烈士陵园扫墓”活动,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会革命烈士不畏牺牲、勇敢向前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劳动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公益性的社会劳动,使其在学习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感知各行各业的辛苦,使其学会尊重与感恩,真心地向劳动人民致敬。
(四)家校合作,开发网络媒体的德育功能
德育虽然是一种偏理性的教育,但无法脱离人的感性现实,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上,学校是德育教学的唯一主体,但学校生活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师应超越德育局限,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以进一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效率。家庭德育虽然具备环境上的优势,对学生的心理与品德的影响也最为深刻,但由于学生家长在教育能力和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不足,所以,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取得理念的德育效果。而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获取信息的途径都越来越便利,教师可以将手机作为辅助家庭德育的重要工具,通过向家长普及德育知识提高其德育能力。比如,在开展有关“感恩父母”的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交流群让家长提前了解活动的主要内容,并告知其有效的德育融入方法,使其准确把握德育教学契机,以实现活动主题的进一步升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具备个性化、生态化的特点,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将其与德育教学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自然的联系,从而促进其人文品质与思想境界的有效提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综合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宏伟.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德育发展[J].师道:教研,2019(5):28.
[2]方凌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德价值和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9(1):42—44.
作者:韩清华 单位:汶上县中小学实践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