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德育教育的路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39:39 归属于德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18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德育教育,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文明举止及和谐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立健全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融入机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师资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可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并拓宽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高职德育;实践路径

  2019年,党中央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为重点建设任务,表明传统德性精华之于新时代价值观培育的根脉与源流作用。当前,高职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高职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公民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时代新人,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与实现路径刻不容缓。

  一、中华传统美德及其融入高职德育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中华传统美德及其核心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以儒墨道法各家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之所在。其中,由于中国历史的特殊原因,儒家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影响[1]。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涵精髓是:仁礼之道,家国情怀。“礼”与“仁”之道,把理想人格的培养与追求放到家族、社会、国家乃至天下的大环境中去认识,探索,感召人们重视道德修行,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行为规范的价值准则和实践路径,同时把深邃的个人修养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融为有机统一体。

  (二)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德育教育的现实价值

  1.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爱国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2]。中华传统美德强调仁礼之道,家国情怀,崇尚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可以直观地使其了解中国传统道德及中华文明的魅力,增强高职大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利于培育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和提升深厚的爱国情怀。2.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大学是人生当中培养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通过中华传统美德及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陶熏,在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倡导“仁”的回归,有利于高职大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四德”的政治认同,提升高职学生文明举止及和谐人际交往能力。中华传统美德“礼”的倡导,推崇良好的礼仪传统,重视尊师重道,文明举止,诚信守纪,慎独修身,乐善敬业,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政治认同,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践行仁礼之道,尊重他人,文明有礼,诚信友善,有利于促进和谐,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做人,学会相处,为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合格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3]。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高职德育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中国传统道德及传统文化,剔除传统道德中封建性的腐朽糟粕,吸收其有益的精华,加以创新性改造和转化,使之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创新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才能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二)注重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于当今仍有借鉴价值的中国传统道德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活的现代表现形式,激发其新的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加以补充、完善和拓展,增强其适用性、针对性、时代性和感召力。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优秀传统道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道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要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全盘复古论

  民族虚无主义无视民族特点,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在道德领域中,就是要与中国传统道德断绝关系,一棍子打死,恶意攻击中国传统道德甚至中国传统美德,这显然违背民族伦理文化规律。全盘复古论,亦称文化保守主义,主张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将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不加批判地继承,盲目崇古,盲目排今排外,其显见的一大弊端就是让封建道德糟粕死灰复燃,害人不浅。科学对待中华传统美德就要理解并珍视历史与现实,坚定地站在中华民族主体的立场上,自觉维护中国道德文化主体的权利和责任,防止出现以任何方式割裂中华民族主体及其与中国道德文化的联系,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全盘复古论这两种极端错误观点。

  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高职德育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建立健全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德育教育的融入机制

  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是高职院校探索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的实践开端,这个实践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制度保障是关键。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首要的工作就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地位,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第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制度,来强制保障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可以引入课程评价机制体制。第二,高职院校制定科学可行的课程评价机制。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评估判断,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落实全面课程评价。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制度保障下和高职院校课程评价机制促进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以及听课机制,对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实施效果进行打分和绩效评估,用于作为教师工作完成的质量考核标准及职称评定的依据,有效地提高教师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二)加强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德育教育的师资建设

  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方面学科专业设置更注重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工科专业较多,另一方面往往使得思想政治教师力量相对匮乏,导致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相对较为薄弱。有些高职院校对德育教育认识不足,德育教育师资少,课程设置多为合班课或是大课,课堂教学环境差,教师授课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要大力加强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师资引进和培训工作,树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龙头的广大高职教师学习中国传统道德的积极性,打造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雄厚的师资队伍,增强从事德育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责任感,把教师队伍打造成为做好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履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践行者,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促进者。

  (三)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道德可融入高职德育教育的内容

  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探索贴近高职学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的融入路径。对中国传统道德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批判地继承与发展,科学实用地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中去。立足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是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实现创新性发展和转化的现实依据和根本准则。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的创新性发展和转化,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国传统道德内容的时代价值,要让中国传统道德构成元素、核心价值、主要特征、重要理念等过去的传统的内容开新花,焕发新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满足时代需求和学生道德发展需要。

  (四)拓宽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渠道

  1.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理论教学课堂之中,加强高职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提升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引领高职大学生真听真学真信真用,并自觉践行。2.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课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无缝对接,有机融合,是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职德育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公开场合都对高校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展课程思政,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作出了重要指示,这也是为新时代伟大建设、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培养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课堂,使高职学生德育教育如有源之水,有根之木。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高职校园文化中去。高职校园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可以积极宣传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对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继承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学生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和体育活动中去,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陶冶高职大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高职大学生党团活动中去,有助于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还可以通过校园心理咨询热线,以鲜活的中国传统道德人物和道德事迹,帮助高职大学生化解心理障碍,减少心理疾病,激励他们积极、乐观、向上,树报国志,培家国情,立志做大事,时刻准备着为国家为社会做最大贡献。4.建立健全高职校园网络德育教学阵地,让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无处不在。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德育过程的交互性、德育环节的虚拟性、德育信息的开放共享性及德育目的隐蔽性[4]。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的便捷渠道,建设校园德育教育网站,开辟中华传统美德文化教育专栏,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华传统美德专题研究、专题活动,以中国传统道德与高职学生道德教育为主题,定期更新内容,以身边的时事和事实为素材,切合传统道德传承,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道德的时代价值,使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道德传承更接地气。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社交软件,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知识问答、有奖测试等活动,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网络教育中去,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习惯,也可以更好地使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心灵生根开花。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

  [2]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0.

  [3]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9-09-25(1).

  [4]徐静.高校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文教资料,2010(21).

  作者:吴晓 李小波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德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