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0-21 18:38:09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23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摘要:七年前滨海开发区决策标志着绍兴县大工业时代的来临。作为大工业基地,布局是一个战略性问题,文章借助于经济普查取得的大量基础资料,对滨海工业布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优化做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工业经济布局;特点;发展潜力;竞争能力
  
  滨海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沧海桑田四十年,由一片茫茫海涂围垦了14.29万亩发展的沃土,创造了改造自然的伟业;短短的七年,我们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创造了产业再造的奇迹。
  2002年6月,县委、县政府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成立滨海工业区,集中发展大工业,“挥师滨海、决胜未来”,拉开了绍兴县历史上大工业建设的序幕。经过7年多的开发建设,滨海工业区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一大平台,最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化纤工业基地、印染工业基地、染化工业基地。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滨海工业区的发展不仅要延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为经济发展承担应有的责任;更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以工业布局优化为突破口,以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为目标展开相关研究。
  一、滨海工业布局的现状、特征
  工业布局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们通过意愿和人为力量去引导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的活动。
  大工业,大项目落户滨海,建设现代工业高地一直以来是滨海的努力目标。经过7年多的高强度开发,大规模建设,工业新城初具雏形。7年来,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33%,根据2008年的经济普查,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2002年净增122家,企业数量是2002年的6.8倍,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在县域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表1所示。
  目前,滨海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县域工业经济第一大平台,累积的资产总额已达436亿元,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8603人。pta制造、化学纤维和印染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不仅在县域经济内占主导地位,而且在行业内也有重大影响力。
  区内已经形成四大工业集聚区,化纤、印染业集聚区,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业集聚区,针织服装家纺产业集聚区,新型材料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以集聚区为重点,主要发展了纺织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新型材料工业、医药和精细化工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引进、培育、壮大了一大批企业。
  规上企业行业分布图例,如图1所示:
  滨海工业经过建设发展,在布局上呈现了以下特征。
  一是特色明显。四大集聚区特色,各有特点,差异化发展,又相互补充。化纤,印染的规模化效应,石化对全县纺织产业链的牵引,生化、医药、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开拓,发挥了滨海工业大舞台、开拓者的作用。
  二是配套设施齐全。按照大工业,大发展的要求,在工业布局上配套完备,路网建设上,工业区与外部有多条快速干线相连,内部“四横、一纵”的快速干道和“六横、两纵”的主要道路的网格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建起了工业水厂,集中式的污水处理厂;为满足工业生产需要,热电厂及热网全部到位。使滨海工业区成为设施配套最全,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
  三是大工业的优势效应开始显现。按照大工业、大发展的思路,我们不断加大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力度,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加,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得到体现。
  四是企业个体相对规模较大。2008年,工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达到436亿元,企业户均资产为3亿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7亿元,有一家企业资产上百亿。这些规模大的企业,在管理水平、企业主及财务人员素质方面都“技高一筹”,企业文化也各有所长。
  五是县域经济领头羊作用充分发挥。工业区经济发展对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即使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滨海工业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仍然实现工业增加值66.5亿元,同比增长19.3%,滨海工业占全县比重达到19.1%。
  二、工业经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滨海工业区建设以来,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33%。但是近年来工业增长趋缓,与增长最高的年份(增速63%)相比,2008年仅增长了19.3%;已有行业,大项目已经进入产出饱和期,新兴产业,新的大项目接续乏力,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是主要表现形式。分析原因,从布局角度存在优化提升空间。
  第一,“四区”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接力作用未体现。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高潮,也会有低谷,多业并举就可化解大幅波动的风险,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然而由于发展不平衡,四大集聚区间接力发展的作用难以发挥。
  第二,特色不明显,产品雷同。除了pta有无可替代的产能优势外,其他行业的差异化特征不明显,独特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从而导致企业产业结构趋同、产品趋同。
  第三,资源瓶颈约束会提前到来。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已成为工业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土地资源。
  第四,优高企业明显偏少。工业区391家工业企业,仅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家。
  三、优化工业布局,提升发展能力
  工业布局属于宏观经济范畴,与社会再生产整体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生产要素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地区分配和空间组合,从而实现自己的意愿和目的是我们优化工业布局所要研究的问题。
  工业布局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工业仍然是绍兴县、更是我们滨海经济的主导的情况下,布局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优化滨海的工业布局,定好位非常重要,要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合自身特点,先进单位行业发展方向,合理调整布局,谋求发展优势。
  当前工业区经济要再上一个台阶,解决发展中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要着眼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着眼于实现产业深化创新,引进与提高并重。可从二个层面加以努力。

  在工业区层面,加强引导,强化规划,从投入结构的调整上优化增量的结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优化现有产业布局,升级存量。
  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支持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低污染(洁净化)、高附加值的高加工度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引进纺织研发等高新企业、物流企业。加快滨海工业区工业发展要以夯实纺织业建设为主题,强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导,努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高新产业同时,积极引导现有产业、现有企业提升技术含量,拓展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扶持发展循环经济。遵循“资源合理配置、能量合理流转、产业科学结合、符合环境容量”的原则,高度重视资源节约、资源回收和再资源化,编制实施纺织印染产业链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发展服装设计,生产轻、薄、高产品,提高能耗低、污染小的产业比重。
  建立企业互动平台,促进区域工业均衡发展。建立企业互动平台,加强行业信息互通对发展工业区工业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产业结构方面,应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考虑实行同业企企联合,形成整体产业优势,如化纤业、印染业、化工业(染料助剂)等产业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分类整合,促其做大做强。要增强整体发展意识,工业区应建立企业互动平台,通过加强企业间沟通、联系与配合,实现区域内的要素流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最大限度地促进区域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优化工业布局的主力。从这一层面来看,关键在于内部深化创新,其主要途径有:
  第一,提升生产价值链。产业内,特别是产品内分工,是当代国际分工的大趋势,贸易链不断延长,使一个地区的某个产业可能只在商品生产的特定阶段或工序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组装-营销-…”的生产价值链体系。而工业区的化纤企业、印染企业等说到底只不过是纺织服装产业生产价值链体系中一个“生产-加工组装-营销-…”的节点,纯粹根据贸易定单加工,表现为劳动密集型,附加值和市场利润率低。只有处于高端环节的研发、设计内含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最高,从而附加值和市场利润率最高。更为重要的是,“研发-设计”高端环节的弱势,使其产业竞争力受高端产业掌控者凭借其知识和技术的垄断掣肘,只能处于依附被动地位。如何改变这种分工状态,实现生产价值链环节的提升,成为产业深化发展的重要追求目标。就工业区印染产业为例,高端环节的开发要延伸到对服装业趋向的正确把握,研发、设计新型面料,逐渐走出一条产业内部“服装-面料-服装”的新型产业发展道路,与织造业相融合,转移以普通产品加工为主的生产方式,将可以跳出竞争畸形的包围圈。滨海工业区的印染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印染机器设备,人才众多,完全有能力进行产品的自主开发。
  第二,丰富产品种类。产品品种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事实上,对于单个产业而言,产品品种,特别是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产品品种的增加,在最终内化为经济增长源泉之前,首先成为产业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的重要表现,成为产业深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滨海工业区精细化工产业为例,可以在开发增加产品种类上下功夫,自主研发新产品,各自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以工业区印染基地的需求为引,进行多产品开发。
  第三,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提高作为技术进步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构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以滨海工业区印染业为例,印染产业的集群,使印染技术集约化有了载体,产品质量升级是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的结果,通过技术研发,用较高质量的产品淘汰较低质量产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业深化提高效益。
  第四,改进产品工艺。现代经济体系中,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进、重组,或者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能够大大改善某一产业内的投入产出效率,从而促进该产业再加工程度的纵深化发展。滨海工业区是化纤名镇,是全国首个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工艺改进具有着强大的产业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江涛,孟元博.当前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5).
  2、绍兴县滨海工业区总体布局研究修编简要本[z].2005.
  3、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区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z].2008.
  4、全力打造开放型、科技型、生态型现代工业新城[j].滨海印染,2009(8).
  5、滨海工业区经济普查资料汇编[z].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