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观体现在哪些方面(艺术教育概论)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0-27 02:47:55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45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摘 要: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意义。因此,要充分运用艺术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提高,并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修养的人;运用艺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教育,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思维能力;运用艺术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在艺术中锻炼孩子的体质,发展孩子的感知运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创造力等等,使学生既增强体质又得到艺术的熏陶;运用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艺术教育的潜移默化中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艺术 艺术教育 潜移默化
艺术教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等方面进行培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运用艺术教育塑造学生的品格
艺术教育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以美的规律去塑造人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在情感陶冶中获得人格的升华。身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艺术特征,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获得人格的升华,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在教学生学习《上学歌》时,我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情境表演,使学生受到了从小懂礼貌、爱学习、团结互助的教育。
二、运用艺术教育拓展学生的思维
苏灵扬指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具有创造性。”①所以教师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发创造的思维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托尔斯泰曾经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
”②艺术教育表现出一种广泛的渗透功能,从本质上讲,艺术教育以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的整体生存态度与生活观念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造就一种健全完美的人格。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③于1983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数据和实例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证实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语言——言语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都与艺术有直接联系,这些智能是音乐视觉、文艺创作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所以艺术教育的关键应在于培养儿童的艺术思维,也就是说不仅要使儿童学会创作和表现简单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理解和欣赏自身及其他文化作品的内涵,学会在高度个性化的艺术活动中探索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学会艺术地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艺术融入个人的生活之中。

三、运用艺术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
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我们也可以运用艺术教育。因为在学生的身体发展中也有美,也有艺术,可以在艺术中锻炼孩子的体质,发展孩子的感知运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创造能力等等。只有在艺术中锻炼人的体质,才能使体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双爱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例如:在排练文艺节目《踢毽舞》、《我的课间我做主》时,使学生在艺术性的运动活动中能接受到各种感觉信息的刺激,能探索和尝试各种活动的途径与方法,既有体育运动标准、音乐的节奏感又有舞蹈的优美特点,这三方面结合起来练习,使学生既增强了体质又得到了艺术的熏陶。
四、运用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艺术教育因素,同时将艺术教育的一些教学手段运用于学科教学,充分展现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等等方面美的规律,根据学科教学目的任务,遵循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美,努力塑造完美人生。因此,在教学中就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学生面前直观地展示生活中真善美的事物,如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在展示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特点,选择最能体现事物高潮的画面视觉中心,使学生在艺术教育的潜移默化中,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这首歌时,我先让学生听,让他们感受音乐美,再讲一讲毛主席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些什么样的经历和贡献,再让学生重新品味“形象美”和自己的情感感觉,则能更进一步感受这首歌的内涵。
总之,艺术教育在孩子身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广泛深入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在每个孩子身上看到艺术教育之花的绽放、艺术教育之果的累累。
参考文献
①苏灵扬《教师,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教育研究》1981年第3期。
②托尔斯泰:自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复活》。
③加德纳:转自于《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