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通江县退耕还林政策实现现状问题分析
一、通江县退耕还林政策的实现现状
本文是紧密围绕着通江县退耕还林政策的实现状况来开展的,现对通江县的各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然地理状况。通江县是地处于四川省内的一个县级地域,它位于嘉陵江的中上游并且境内河流溪涧密布且流量充沛,该地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日照量与平均气温都比较的适宜,该县还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灌木植被类型以高山常绿灌丛为主,拥有适于林业种植的土壤类型;
2.社会经济状况。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资料显示,通江县的幅员面积大约为六百万亩,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两千元左右,其中仅是森林覆盖率就高达百分之六十,全县国土面积中的农业用地为八十万亩,水域面积也十分广阔,各个自然条件都适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进行;
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通江县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始终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且没有出现全退户的不良状况,自从工程启动以来已经完成大规模的坡耕地还林、配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工作,并且成效顯著,另外,该县对农村能源的建设现状都有着良好的分析,始终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并立足于建设生态,将国家倡导的退耕还林政策充分落实好,为我国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二、通江县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工程实施质量不高且监督验收工作不到位。一方面,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指的就是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进行不是无偿占有通江县农户的土地,它是将农户自家的耕地拿出来种植林木并予以一定的补偿,可以往往许多农户的利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相关的林业部门人员并没有将国家的拨款按时发放到农户的手中,这不仅不利于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与发挥社会经济效益,还不利于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来源,严重挫伤了农户积极配合退耕还林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质量不高且监督验收工作不到位是又一大缺陷,主要在于大部分的政府部门人员没有定期去现场视察,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扯皮且由于利益冲突而相互推诿,对于退耕还林工作中出现的严重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解决,致使问题进一步严重恶化。
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难以兼顾好。近年来,通江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进程中往往会造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通江县的大多数地区是属于山高坡陡的情况,它也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相关的政府部门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利益上。最为重要的就是促进林地尽快郁闭成林,往往通江县的农户使用较多的农药与肥料,这对土壤与农产品构成了严重的污染与威胁,难以确保退耕还林社会效益的发挥。此外,通江县相关的政府部门人员没有优化改进农业基础设施,社会服务意识与农民科技意识都不够强,对水资源的利用难以做到合理高效的分配,希望相关的政府部门与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后续产业的发展,逐步提升退耕还林农户拥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水平,实现林地的综合利用。
三、针对通江县退耕还林实施中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改善措施
1.促使通江县对组织、制度、资金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保障。首先,制度保障是要求通江县的农村能源建设规划与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能够充分发挥出各自的职能,并且实行政府负责制与落实部门负责制,更要高瞻远瞩且对生态移民规划与补植补造方案有着透彻的理解深入;其次,组织保障在通江县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县农业局负责各个子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将协调各部门工作与宣传发动落实好,还要统筹兼顾好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指挥、经费保障工作等;再者,资金保障是从根本上确保通江县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这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资金保障是要凭报账单与支付申报表到通江县支付中心去报账,并且制定严格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还要不定期的检查资金到位的具体细节与实施状况。
2.通江县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施科学配置林地。首先,任何工作的开展进行都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施的,退耕还林工作的实行也丝毫不例外。退耕还林工作要先尊重自然规律,再实施科学合理的配置林地。一方面,尊重自然规律就是把一定数量的耕地变为林地,并不是无节制的占用大面积的耕地,以需定产,以产定地,不然会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实施科学配置林地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研究物种之间的生态交互作用,在林地的规模上、形式上达到优化升级,进行良好的组合,还要兼顾到与野生动植物之间的联系,不要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实现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配置林地与绿色发展。
3.不断增强通江县的退耕还林建设质量保障。通江县要想从根本上落实好退耕还林的政策就必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按照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而对退耕还林的各个环节去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还要合理分配好工作经费;第二,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通江县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的各项指标等签订目标责任书,对于政府兑现与报账补贴的过程进行严格的跟踪监督,促进退耕还林资金投入的透明化与公正性;第三,坚持项目承诺制与责任追究制,由通江县政府根据各自承诺确定的年度计划安排而对退耕还林的不同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始终秉持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去实施,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监理部门还要做到对建设资质与能力等级进行审查,并对退耕还林工作的验收结论进行科学的审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通江县退耕还林政策实现现状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增长国家GDP的同时还对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一项覆盖范围广阔、群众参与程度大、投资量与政策性强的伟大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良好的贯彻落实了国家大力倡导响应的“可持续发展观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希望通江县的政府部门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作者:邢冬兰
第2篇:探究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东北林区主要包括我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完达山等山区,是我国自然森林资源中分布较为密集的宝贵森林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林區供给为国家生产了约10亿多m3的木材,但是由于之前人们一味重视经济发展,乱砍滥伐现象频繁发生,森林资源急速下降。大量森林资源的消失,使东北地区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由于近年来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遏制了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且该地区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1]。虽然这项政策的执行力度很强,涉及到的面积也比较广,但是根据笔者对这项政策的实施结果来观察,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
1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主要技术性问题
1.1造林树种的选择不佳
在进行造林种树的过程中,树种的选择是一项最基本的环节,同时企业是造林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从现阶段的退耕还林情况上分析,由于受到商业炒作或是一些功利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对相关的种树条件进行分析,而是在任何环境下都种上一些速成杨树或是直接引进一些还处于试验阶段的树种进行造林,这种情况并没有真正对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落实和完善。这将直接导致树木的生长效果不佳,同时由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仍然需要承担很大的经济损失,将严重挫伤农民的还林积极性,此外由于一味对外来树种进行引进,还容易出现不明生物入侵的危害,这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都十分不利。
1.2初植的密度较大
从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笔者对黑龙江地区的退耕还林工作上分析结果来说,种植的密度普遍存在偏大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理论上对“适当密植”过分强调,认为想要实现退耕还林工作,就应该增加单位面积的木材种植数量,促进林木形成良好的木材。但是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却没有对当地的树种特征和立地条件等引起重视,使得过于紧密的种植严重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在种植的过程中,错误的将“以密保活”作为植树理念进行提倡和推广,通过加大造林密度对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进行解决,殊不知这种情况反而将对树木的种植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2]。
1.3气候因素
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变化较大,东北林区受到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在近年中,春季干旱的情况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干旱的时间比较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苗木的生长。同时,退耕还林一般都选择较为开阔的地方,而这地区由于风沙的影响,很多情况下都是苗木的根系还没有得到生长,就已经由于干旱而亡。
2提升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工程质量的相应策略
2.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还林树种进行确定
因地制宜在这里指的是根据实际立地条件对原生植被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当地条件选择更为合适的树种类型。我国在提出退耕还林政策的过程中,要求在25°以上的坡度进行种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的土地立体条件较差,土层也相对较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抗旱耐瘠薄的树种,保证其树种在这种环境下能得到有效生长[3]。
2.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对初植密度进行确定
在对树种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对林地的实际生产力进行充分研究,不仅要对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将其中的养分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当地是否满足树木的实际生长要求。此外,还需要对林地的经营目的进行详细研究,对公益性质的林地更应该引起重视,这种树木在种植的过程中通常以遮盖林地为主,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密度也可以适当加大。
3结束语
退耕还林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系统性工作,且在短时间内也很难看出实际效果,但是其对改善生态环境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近年来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遏制了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且该地区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由此可以确定,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健国
第3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努力提高林业效益
引言
退耕还林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工程项目之一,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作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将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根本,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前提,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核心四个方面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努力提高林业效益进行阐述。
1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根本是治理生态环境
一直以来,由于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对森林乱砍乱伐,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绿色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洪涝灾害,使江河下游的居民生活得到保证,可以免受自然灾害,并且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需要从根本上入手,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的工作。根据数据分析,我国从解放初期到80年代,森林覆盖面积呈递减趋势,经过20多年的治理,现阶段我国森林覆盖率上身明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是长期以来对集成的大问题,光提高森林覆盖面积问题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水土流失还是常有发生。仔细分析,除了提高森林覆盖率来减少水土流失,洪涝灾害,还可以减少坡地耕种,使坡地耕种农作物转变成种植植被。大面积的坡地耕种特别容易导致土地松散,土地中的水分得不到很好的储存,对这些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可以使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2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前提是尊重农民意愿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不能强迫农民,要以尊重农民的意愿为前提,如果不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展开工作,势必会严重影响农民退耕的积极性。党中央和国务院规定了相关政策,每1亩退耕地补助粮食150kg,这完全是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黔江区的坡地耕种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红薯,土豆等,进过一系列的计算,这些耕坡地每1亩的平均收入是100元左右,而政策出台的补贴标准每1亩是180元左右,这样使补贴的收益大于劳动的实际收益,大部分农民自然而然主动愿意退耕还林,在根据一些农村干部把思想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通过实际的算账对比,让农民切实的感受到退耕还林是一项富民工程,从而积极主动签订退耕合同,自愿加入到退耕还林工程中来。
3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
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主,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最关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规定,退耕还林的粮食补贴时限为5~8年,农民在这个时间段内不用担心升级问题,粮食有足够的保障。但是,政府还应该考虑如果农民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补贴的年限时间有截止了,农民会不会继续耕种,这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争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民收入长远的增长,而不是暂时性的增长。根据每个地区或者村庄的不同情况,退耕有不同的形式,有的是零星退耕(多发生在小村庄),有的是成片退耕(多发生在海拔较高,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的乡镇),有的是大户承包退耕(多发生在种植效益较低的乡镇),根据不同形式的退耕,可采采取正对性的措施,比如零星退耕的地区,可以根据水土条件,种植一些经济收益较好的板栗树;成片退耕和大户承包退耕的地区可以大规模的发展树木种植类的果园,类似于苹果树、梨树、柑橘树等,经济效益显著,既可以达到退耕还林的目的,又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样一来,农民就不会复耕,农村的产业结构也得到有效的改变。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地增加,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生态环境的负面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做到了以人为本,实现了双赢。
4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核心是及时兑现政策
退耕还林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实施,是否能够在农民的支持下大力实施,核心在于相关地级政府能否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如果能够做到及时兑现惠民惠农政策,退耕还林工程就能顺利的实施。为此,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来保证政策及时兑现。措施一:实行退耕还林惠民惠农优惠政策村务公开,让村民来督促工作的进展情况。这一项措施可以细化到每个镇的每个村每个队每个组,设立一个专门的公开栏,把退耕还林的每户家庭的具体情况如实公布,一方面,保证了农民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可以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措施二:把兑现的基础工作第一时间完成。党中央和政府既然颁布了惠农政策,相关的基层部门就要及时做好基础工作,确定并核实好每户家庭索要补贴的具体数目,并拟定好合同,签订合同,这样可以保证补贴及时发放到每个农户手中。措施三:向农户告知兑现期限。要求基层村干部把退耕还林的补贴政策时间告知村民,让每个村民都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敦促政策的及时兑现。措施四:建立举报机制。如果因为某些问题让村民没有及时享受到补贴政策,一拖再拖,严重影响村民们的正常生活,村民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这样可以使得政策能够及时按时的兑现。只有及时兑现了惠民惠农的优惠政策,退耕还林工程才能顺利的实施。
结束语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努力提高林业效益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洪涝灾害频现造成的一系列损失,实现强农惠农的目标。
作者:李阳等
第4篇: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引言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在2000年开始启动的一项工程,为西部大开发的项目工程之一,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过程中,存在一些负面问题,需要分析和解决,从而推动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开展。本文将先分析退耕还林的效益,再从规划、指导、政策法规方面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提供可行的解决对策来展开全文。
1退耕还林的效益分析
我国之所以大力推行退耕还林项目,是因为退耕还林不仅能使生态环境的到有效的改善,更加能促进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工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工业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如废气和污水的乱排放,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甚至也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大力开展和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工程,主要就是为了改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还给人们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使全球变暖的步伐减慢。另一方面,退耕还林可以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把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变成规模的果树种植,农作物的产量在规模化的管理下可以得到提高,进而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甚至翻倍。闲暇时,农民也可以进城务工,有效的利用时间,增加收入。所以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经濟的发展。
2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规划和计划欠周详,影响农民积极性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主要就是把一些水土流失严重,沙化、石漠化、盐碱化的耕地由种植农作物改成种植林木,在这些缺乏养分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产量得不到保证,由政府组织退耕还林工作,针对这些退耕的土地对农民进行补偿。但是,有补偿农民的整体计划,没有具体的补偿措施,缺乏分析和详细的规划。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分析地方财政是否足够,没有考虑补偿能否及时兑现,没有详细的规划和计划哪种形式补偿,具体是现金补偿还是粮食补偿,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进行全面完善的考虑,使农民认为具体的补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失去对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2.2宏观指导不足,难以应对市场风险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没有提前规划好整个项目,导致部分地方会缺乏宏观指导,对市场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过度的重视生态方面的工作进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效益,这样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例如:退耕还林的时候大面积的种植某一种林木,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种植的品种单一,一旦市场供大于求,就容易有市场风险,从而引发经济上的损失。
2.3政策法规需要完善,落实不到位
我国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规定退耕还林需要对农户进行一定的补贴,政策出台是事实,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工作是层层推进到基层村干部这边,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问题,例如:官员假公济私,克扣农户的补贴,或者暂时挪用这这补贴。这样一来,农户就不能真正的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政策,可能出现补贴款变少,补贴时间一拖再拖等情况。出现以上的问题,主要是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
3相关建议以及对策
3.1做好规划设计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之前,要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保证退耕还林工作有质有量的完成。第一,根据不同的地区具体分析情况,研究不同地区是适合零星退耕还是大规模退耕,考虑退耕的土地适合种植哪种林木,是应该单一种植还是多样化种植,并且确定好造林面积。第二,落实好退耕还林的补贴政策,在每个乡镇和村庄设立一个村务公开专栏,把退耕还林的每户家庭的具体情况公示出来,并且拟定好合同,与农户签订好合同,按时给农户进行补贴。做好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农民可以积极配合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工也有一个周详的规划设计来指导工作的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3.2做好栽植工作,严格验收管理
在确定好退耕还林的土地后,准备种植林木之前,需要对农户进行一系列的专业种植培训,其中包括如何选种,如何栽种,如何排列布局,如何控制浇水施肥周期,如何进行后期的管理等,并且要严格的验收种植成果。通过专业的种植培训和严格的验收管理机制,农户可以高效的种植林木,可以提高大规模种植林木的效益,从而能够有效的符合市场需求,快速提高经济效益,农户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3.3大力宣传退耕还林的法律法规
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退耕还林工程也是一样。在进行退耕还林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退耕还林法律法规的有效宣传,具体的可以通过电视法制节目、广播,互联网,手机,新媒体,传统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向全民普及退耕还林的法律知识,让人民从根本上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迫切性,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要积极响应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退耕还林是目前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工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要求退耕还林工作迫切展开,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只要能积极应对,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并且认真执行,退耕还林能够达到很好的效益,生态环境问题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也能得到科学的调整,从而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韩文革等
第5篇: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拥护和支持。自退耕还林(草)项目实施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1]。
1相关政策介绍
1.1政策综述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政策之一,其基本政策措施是“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
1.2封山绿化
封山育林是对工程区内的现有林草植被采取封禁措施严加保护,对宜林荒山荒地尽快恢复林草植被,并实行严格管护,确保绿化成果。
1.3以粮代赈或现金补助
国家按一定标准无偿提供粮食或现金补助,实行以粮食(现金)换生态,保证农民退耕之后吃饭有保障,收入不减少,以调动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
2指标选取
在对退耕还林对生态文明建设作用的研究中,指标的选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加直观有效地对退耕还林的效益做出评估,重点选取以下5个指标进行分析:森林覆盖率、水源涵养效益、土壤改良效益、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
2.1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通常是指森林面积以及四旁树木的覆盖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既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还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林木树干材积总量。
2.2水源涵养
森林被誉为“绿色水库”,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调洪补枯,还可以对大气降水进行再分配,这些特殊性质使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强的涵养水源的能力,相当于起到了水库调节水量的作用。
2.3土壤改良
退耕林地改良土壤的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固土保肥效益和减少泥沙淤积的效益。退耕林地改良土壤的效能表现为: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防沙治沙、防灾减灾(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2.4生物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首要前期是保证一定面积的林地草地。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状况也是评估退耕还林成效的重要标准。
3指标分析
3.1退耕还林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
从2002~2015年,贵州省累计完成工程造林208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27万亩、荒山造林1130万亩、封山育林223万亩,完成中央投资220.4亿元。据测算,退耕还林工程为全省增加森林覆盖率近7%,2015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9%。
3.2退耕还林对水源涵养的影响
森林植物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森林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保持大量水分,并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岩石沙化和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建设作用。
3.3退耕还林对对土壤改良的影响
毁林开荒使大量的森林变成耕地,地面缺少固定植被,由于长时间耕作土层变薄而且土质松散,使土壤表层极易被流水侵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沙化。但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地面由于绿色植被增加阻力,减小风力使表层土壤不易被风沙扬起,因而也起到了固定作用。同时,由于植被根系的固定,流水速度減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此外,植被将大量有机物吸收进入其体内,土壤富养量较低,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我国岩石沙化和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的制止,土壤质量大大改善,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4退耕还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森林绿地是野生动物气栖息的家园,20世纪由于无度的森林砍伐,大量的野生动物失去必要的生存空间,数量锐减。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森林绿地增加,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扩大,野生动物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4加强退耕还林的措施
4.1加强宣传力度
对乡镇需要明确专业的人员进行宣传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围绕“国家政策、保护环境”进行推广,提高村民的自发积极性。同时退耕还林还是得到法律保护,所以要提醒村民不要擅自把林地变为耕地,否则就会触犯国家法律。
4.2专业人员指导
(1)要选取能够适应气候条件的树木
(2)对于死亡的树木,选择阴雨天气进行补植
(3)由于地质缺乏营养所以要选择一些有机肥料来增加土壤肥沃能力,保证树木茁壮成长;第四;在树木受到病害、虫害等情况时,村民需要及时反映给技术人员,保证及时将这些灾害遏制。
4.3保障村民经济收益
(1)对于退耕还林的用户,国家会有补助持续资金用于改善他们耕地情况,提高农作物之类的年产量
(2)为了避免砍伐森林的情况
(3)因地制宜的发展村民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保证村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这样才能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
5结束语
综上分析,退耕还林项目工程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追源的涵养、改善土壤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并降低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这些指标是衡量生态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些指标的改善也说明了退耕还林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地、重要的影响。
作者:戴丽霞
第6篇:浅谈山区退耕还林种草养畜的生态学观
四川盆地南部深丘低山区林业可以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工作予以重视,逐渐提高我国生态效益与畜牧业经济效益,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山区退耕还林中种草养畜的问题
在山区退耕还林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山区退耕还林过程中,部分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在没有得到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退耕还林处理,导致技术部门盲目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无法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在退耕还林之后,相关人员不能科学选择畜牧业需要的草类品种,难以提高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第二,在退耕还林种草养畜期间,相关技术人员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无法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参与到相关工作中。例如:在退耕还林之后,技术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种植,导致土地大面积裸露,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难以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同时,一些技术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缺乏良好的工作思路,不能结合各类牧草种植生态特点与需求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导致农民的经济效益降低[2]。
第三,在四川盆地南部山区退耕还林期间,政府部门不能予以足够重视,导致退耕护岸林种草养畜工作效率降低,林业补助减少,难以增强其发展效果。
2退耕还林种草养畜的战略意义
根据相关预测可以得知,在2030年的时候,我国人口数量会达到16亿左右,在此过程中,我国畜牧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就我国农业发展资源而言,正面临着水资源、耕地资源缺失的现象,草原逐渐退化,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难以增强其发展效果,再加上我国耕地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草原生长营养需求难以满足,导致我国畜牧业用草需求难以满足。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可以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制定完善的退耕还林计划,将退耕还林方案与种草养畜体系相互结合,在提高林业发展效率的基础上,增加牧草种类与数量,进而满足畜牧业的发展需求[3]。
3山区退耕还林种草养畜措施
在山区退耕还林种草养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其实际发展需求,创建完善的山区退耕还林种草养畜系统,进而提升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效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制定林间种草制度
在山区退耕还林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林间种草方式开展相关工作。首先,管理人员要根据林木种植情况的分析,设计林间种草方案,提高土地覆盖率,保证在牧草种植两年之后,土地覆盖率可以达到99%,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其次,要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据调查可以得知,我国每年在降水量为340mm的时候,耕地水土流失量会达到230kg/亩,而林地的水土流失量为41kg/亩,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完善的种草措施降低水土流失率,保证可以在林草间作的基础上,降低水土流失率。最后,施肥措施。由于耕地土壤肥力较差,水土流失速度较快,因此,在退耕还林期间,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施肥处理,保证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例如:施肥氮肥、磷肥与钾肥等[4]。
3.2林间种植养畜措施
在退耕还林之后,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完善的林间种草养畜制度,保证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首先,在树木初步生长时期,要禁止牛与羊到牧草植被中,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破坏现象,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推行退耕还林封山政策,要求农民对牛与羊进行圈养。其次,在林木生长成熟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完善的轮牧计划,一方面,养殖户可以直接放牧,减少割草劳动力。另一方面,牛与羊在放牧期间,所排泄的粪便可以作为牧草生长的肥料,有效改善了退耕还林种草养畜的工作质量。
3.3提高农产品质量
在退耕还林林草种植期间,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农户种植果树,在良好的大气环境下,种植业会得到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科学选择果树品种,树立因地制宜的种植观念,这样,才能保证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工作质量。
3.4利用生态学观点科学规划退耕还林工程
在山区退耕还林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根据四川盆地南部地域情况选择苗木,保证可以在退耕还林之前就可以开展苗木栽培工作。其次,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利用生态学观点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规划,不可以出现盲目工作的现象。最后,要将农民作为主体,政府部门发挥自身服务作用。
结语
在山区退耕还林期间,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退耕还林种草养畜计划,保证可以利用生态学观点科学实施相关工作,进而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作者:丁凯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