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单项体育组织发展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08:35 归属于体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2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方式对我国单项体育组织进行研究发现,“中心+协会”的管理模式影响了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社会力量难以进入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运动项目的发展。因此提出政府应简政放权,去行政化,充分发挥单项运动协会的作用,拓宽体育发展渠道,健全相应的法律机制,来保障我国单项体育组织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体育组织;运动协会;体育管理;运动项目

  从1984年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短短几十年发展历程中我国奥运奖牌榜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国家体育事业在逐渐强大,正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但目前我国在竞技体育发展中仍然采用“举国体制”的模式,与竞技体育相比较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要想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应当在竞技体育的带动下,不断提高国民体育的参与程度,加大我国体育市场的开发力度,使公众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全民体育素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社会组织逐步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加速了经济、体育、文化等行业的改革。

  一、我国单项体育组织发展历程

  (一)我国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历史变迁。我国在1952年成立国家体委来进行国家体育的管理,国家体委仅下设了两个职能司,一个是运动竞赛司,另一个群众体育指导司,两部门协调管理着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经过近70年的发展和不断改革,我国相继建立了20多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用于管理运动项目的职能。(二)我国单项体育协会发展历程。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在我国武昌举行,各地区体育联合会代表推选组成了体育协会的筹备会,同时推选8人为主要负责管理人。同年在南京东南大学宣布正式成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其主要职责为筹备全运会、运动员的选拨、竞赛规则的审编、全国最高纪录的审定、出版体育刊物以及裁判和解答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成立,在当时国内外各大体育赛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整理我国各单项全国体育运动协会的成立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1964年,全国体育运动协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结合中国国情,这一阶段可以称为我国单项运动协会的创立阶段,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6月制定通过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章程》,章程明确规定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性质,同年11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1954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促进了全国单项协会的迅速成立。(1)第二阶段,1966-1976年,面对文革的冲击,许多体育工作者及体育管理机构遭到重创,大批体育部门被迫停止工作,这一时期的政治局面也影响了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的发展停滞,运动成绩停滞并大幅下降。第三阶段,1976年之后,伴随文革的结束,国家逐步恢复了国家体育总会等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在1978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之后,中国的国家体育协会发展迅速,建立了一大批体育协会。

  二、我国单项体育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协会的行政依赖。1998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成立挂牌,其前身为国家体委改组而成,到90年代后期我国体育发展达到新的高峰期。我国各类全国性单项体育组织达到63个,但是纯社会协会占据比例最小仅有3个运动项目协会,在当时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是符合我国的国家实际情况的,此次改革同时也为我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期计划经济制度固化了我国的体育管理机制,我国“中心+协会”的体育管理模式,仍然不能够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体育项目管理中心是体育协会的常设办公室,不能从根本上摆脱项目协会对行政机构的依赖。在我国体育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国单项体育协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历经坎坷但距离我国体育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改革之路还将不断持续。(二)国家投入大,社会力量难进入。在体育资源配置上政府主要采取计划经济的手段来进行统筹的分配,运动项目的管理上国家采取行政的手段加以管理,在运动项目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这种管办一体的体育体制可以发挥其主体的优势。相反当体育项目、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总量逐渐变大的时候,这种体制的弊端也就显现出来。虽国家资金、精力投入大,但社会资金和力量又难以进入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运动项目的发展。无法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力量,难以调动社会积极性维持优势项目、开发和挖掘弱势项目,从而使整体运动水平难以提高。(三)难以调地方性体育团体、运动队积极性。运动项目的管理集中在国家体育总局机关,使地方体育发展受到限制,国家队负责集中训练高水平竞技运动员,而相对高水平运动员输送单位的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护,使得后备竞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得不到相应保障。从我国体育体制发展历史来讲,这种权利相对集中的体育管理模式为我国的体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符合历史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竞技体育不断的发展强大,群众体育需求不断的增强,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体育管理机制应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好管理及服务。

  三、单项体育组织体制改革理念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并在总结大会上提出体育强国目标,2022年又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季奥会,遂笔者认为抓住奥运会以及冬季奥运会的最佳时机进行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切实加快推进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结合我国国情及体育发展的规律,借鉴世界体育强国的经验,通过不断总结改革经验达成能够满足大众体育的需求,成为体育强国的目标。(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变更,我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方向应当顺应经济发展和变革的潮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借用类经济团体发展模式改革体育管理组织,依据政府需求、团体需求、社会需求进行模式的构建。政府导向模式图这种模式的特点以及优点表现为:(1)政府资源丰厚,并向团体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以供团体进行活动,同时政府赋予社会团体相应的管理职权用以规范和管理组织。(2)相应的社会团体的重点是为政府提供服务。(二)政府管理职能的服务化。早在1993年原国家体委就已提出体育改革的方向和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政府部门在体育管理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并为项目的发展提供服务,政府针对体育管理应进行主要的统筹规划、协调组织并提供监督检查确保管理组织的健康发展,真正发挥政府服务社会,市场调节发展的体制结构。在体育管理组织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将实际管理权交由体育管理组织,由管理转变为治理。(三)世界体育强国体育管理启示。通过对世界体育强国体育组织管理的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比较,也可以为我国的体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如:美国在世界上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的学校和大学在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在美国没有专门的管理体育项目的国家性的体育组织团体。但是在美国每一个项目都有其自己的联盟。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也是民间机构组织。其主要工作一方面是管理国家参加奥运会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则是促进业余体育的发展。德国的体育体制主要以社会主导型和“俱乐部体制”为基础,各级各类的体育组织主要有德国奥林匹克联合会进行管理,而政府对体育管理的主要职责是竞技体育和军事体育的发展,并同时为奥林匹克联合会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体育俱乐部在德国体育事业和体育项目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战之后法国的体育事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法国的体育体制属于典型的结合性管理体制,政府和民间协调工作,在法国有120多个体育协会,其中奥运项目协会27个,然而最基层的体育组织为俱乐部,负责具体的体育工作开展、体育活动以及运动员的选拔训练等工作。官方体育管理部门仅一个,即青年体育部,总理直属领导。其主要职责是对全国体育进行领导和管理,而体育运动的具体工作则是由社会的自我协调。通过对体育强国的国家体育组织管理的研究发现,体育强国的体育管理体制都不同程度放权于社会组织,部分国家通过相应的财政手段及政策对国家的体育工作进行宏观的调控,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行监管,使社会组织和民间组织加入国家体育管理工作当中,并赋予其实质性的管理权。这给我们体育组织改革带来一定的启示和经验借鉴。(四)现在体育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体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将更倾向于大众化、产业化、全球化、终身化、科学化和休闲化,体育组织的发展和改革应该要顺应时代的步伐和社会体育的需求,并逐步完善。

  四、单项体育组织改革与发展对策构想

  (一)政府简政放权、去行政化。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受计划经济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国家承担单项体育组织的主要管理责任,这种管理方式下行政部门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干预过多,在实行举国体制办体育的前提下应当适当放权,将我国优势体育项目下放到社会团体中,政府制定相应的宏观目标,由社会团体进行负责管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二)充分发挥单项运动协会作用。根据市场需求调节资源的配置,政府积极调动社会与地方的积极性,加大社会管理力量,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宏观层面的管理。通过对我国体育项目管理中心、运动协会历史发展及现状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在我国体育项目的管理中,凭借政府赋予的行政职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单项目运动协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这种管理模式阻碍着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也为我国体育运动项目管理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要将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宏观的调控,依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使体育组织管理与政府行政部门相脱离,使体育市场化使国家体育项目管理组织健康发展。(三)体育俱乐部等体育基层组织建设。在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世界体育强国的体育管理和体育系统的经验中学习,结合我国的实际社会情况,加大社会办体育的力度,并对相应的社会组织进行政策支持,加快全民体育建设步伐,使我国在向体育强国转变过程中有条不紊的健康发展。(四)健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体育强国的发展过程中还依然存在众多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单项体育协会及社会体育组织团体的不能够得到合理的保障,政事、政社职权模糊,健全国家非营利社会组织团体法律体系对保障社会体育组织以及运动协会至关重要,根据我国体育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及协会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和推动我国的体育组织管理的改革。

  五、小结

  根据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变迁,回顾我国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变迁,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主要为“中心+协会”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符合我国的奥运计划目标,为我国实现奥运梦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强大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办体育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单项体育协会、社会体育团体体系尚不健全,我国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改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夯实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自治的能力,使社会体育团体、体育协会等实体化,真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政社分开,挖掘社会团体在微观治理上的能力,释放其潜能。

  参考文献

  [1]杨丽芳.我国单项运动协会体制改革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2]韩慧.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基层体育治理的路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7.

  [3]郇昌店,张伟.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治理的效应与实现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1):9–13+47.

  [4]郑志强.西方体育组织治理理论研究述评——基于董事会战略决策功能构建视角[J].体育科学,2016,36(04):77–83.

  [5]祝良,张伟.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机制及经验研究——以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01):6–11.

  [6]黄璐.国际体育组织自治问题审视——以奥林匹克善治改革为背景[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01):6–11.

  [7]任慧涛.论体育治理理念[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6.

  [8]张伟,王彤.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培育与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03):1–5.

  [9]王广磊,李晓静,宋旭,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01):134–136.

  [10]黄河,陈林会,刘东升,等.基层体育治理的学理基础、现实图景与应对策略[J].体育科学,2018(02):21–31+73.

  [11]蓝涛.社会治理背景下竞技体育有限自治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01):22–24.

  作者:王松丛 单位:泰州学院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体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