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德育知识渗透途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0:43:53 归属于德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5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为促进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部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提到了职业学校各个年级都应该让学生深化自我认知的意识,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政治意识与大局意识,进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并且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力。为此,文章通过分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与现状,针对重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知识的渗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说,中职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中职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但中职学校教育中存在独生子女众多、留守少年和单亲家庭学生数量庞大的问题[1]。针对具有特殊性质的教育对象,中职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德育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同时德育教育不应脱离具体学科,而是应该将其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让学生能够感悟到德育的力量。体育课是中职生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课上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体质。下文主要针对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进行阐述,并对其意义、现状以及对策做进一步分析。

  一、中职体育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立足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综合能力强、工作适应性强的人才的重任。德育在中职教育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意识,并且要致力于培养正确的“三观”。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可以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另外,将体育与德育进行结合,能够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让德育和具体学科充分结合在一起,满足新时期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有利于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要求体育课程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其树立集体观念,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因此,将德育知识渗透于中职体育中成为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内容。不过在过去的体育教学当中,师生对德育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2]。尽管体育活动中的一些集体性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也可以使其树立集体责任感,却很少有教师可以将德育恰如其分地渗透于体育课程中,因此这种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展现出来。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仅依靠经济推动是不现实的,人才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学生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由于中职学校肩负的德育责任较为重大,所以需要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真正探寻社会需求,以此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德行上也更加稳重的技能型人才,进而促使社会经济可以持续发展。

  二、中职体育德育渗透的现实情况

  (一)体育教师德育渗透意识明显不足

  在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体育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意义有较为正确的认知,他们意识到德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自身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对德育的渗透,并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3]。但是,另一些体育教师在德育的认识方面缺乏正确的认知,他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德育工作超出了工作范围,因此对德育工作不重视,并未积极地投入精力开展德育工作,这种对德育工作的片面认识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体育教师在体育技能训练方面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训练步骤,对于采用的教学方式、使用的器材、训练的时间、预计的训练效果等,教师在课前都进行了相关设计,但是对于德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措施方面却缺乏清晰的认知,未将德育工作规划到日常教学中,因此德育工作难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再者,由于部分体育教师在思想上的轻视,导致德育成为被忽视的教育内容。这是目前体育教师在德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体育教师德育渗透方法有待完善

  通过对体育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展开调查发现,目前体育教师开展德育主要还是采用说服教育、典型示范、相互对比以及奖励惩罚等传统方法,这些方法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方法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与学生情感上的互动,难以形成思想上的共鸣[4],因此学生无法深刻地体会德育内容,德育效果不是很理想。另外,中职体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时缺乏针对性,未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有效的德育方式,导致德育效果不佳。教师应在德育方法上下工夫,设计一些新颖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积极地融入体育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内容。

  (三)体育教师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德育教学效果的具体要求,主要的评价指标在于教师是否兼任行政岗位、发表的论文数量与质量、研究课题的数量等,因此教师仅从自身的发展和晋升角度来考虑工作安排,缺乏对德育的开展的动力[5],德育工作无法帮助教师在考核、职称评定方面加分,所以教师大多将精力投入到对自身个人利益有利的方面,比如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等方面,这是学校制定的教师评价体系所导致的结果。

  (四)中职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重要来源,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文化知识是衡量学生好坏的重要指标。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校也陷入了一种思想上的误区—唯文化成绩至上,对于德育未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没有付诸具体行动。调查表明,一些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时,德育效果未在职称评定、教师考核、评奖评优的评价指标之内。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质量仍主要根据其教学水平、知识的传授、对待工作的态度等方面。因此,教师也是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制度来开展工作的,德育工作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

  三、中职体育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德育的首要地位

  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中职学生离开原有家庭开始寄宿制生活,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思想品德方面也缺少相应的家庭教育。而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学习、就业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评定不仅局限于其专业素养方面,还包括道德水平方面。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将德育放在首位,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并掌握了专业技能,才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加大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开展德育的载体,德育能否有效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同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直接的关系。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直观教学法,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占据主要地位,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十分有效而且简单易操作,但这种方法在德育方面却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借鉴项群理论,将德育内容同体育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体育精神。

  (三)发挥榜样作用

  当今的体育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成功的原因,除了专业方面的优秀,还包括其自身具备的高尚品德。例如,来自波兰的著名游泳运动员奥蒂丽亚·杰德捷泽扎克,曾获得了雅典奥运会女子200m蝶泳的金牌,作为波兰历史上游泳项目的首位冠军获得者,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除了强大的专业技能,她还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为救助白血病儿童,她拍卖奥运会金牌,将拍卖所得捐献给了儿童医院。教师可将类似的榜样案例插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人物,而非教材上冰冷的文字。在典型事例的引导下,学生心中往往也会产生共鸣。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的行动当中。学校可以发挥宣传栏、广播或校刊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宣扬体育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完善相关考核标准

  第一,提高德育质量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但是提高教师的品德素养最为主要。因此,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不仅要让他们熟悉运动技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鼓励教师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在德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第二,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结合教学理论和德育知识,从多个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学校不再将学生文化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要正确处理好专业技能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使教师树立“德育为首”的正确教学认知,并将这一教学认知作为工作的根本和主导方向。

  四、结语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在发挥学科本身作用的情况下,教师也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教师可根据体育教学内容,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德育相关的知识,使其不仅可以掌握体育技能,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涵养。通过一系列改革,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道德方面学习的认知会不断深化,并且了解到良好的品德对于自身的重要性,进而对其真正地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孙诚.我国中职学生德育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基于2019年全国中职学生发展状况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20(03):20-25.

  [2]尹玉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基于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27-34.

  [3]吕本越.浅析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35.

  [4]苏永华.中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9(05):102+104.

  [5]郑旭男.探究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20(08):99+101.

  作者:何川 钟鸣 朱巧玲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德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