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不像尿检、血液检查,以及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的病理学检查,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医学影像学检查是对间接征象进行疾病判断,这里面既有医生经验的区别,又有检查设备、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有一个概率的存在。
影像学早期检查的不确定性
影像学检查有某些方面的限制,如在疾病早期,影像学检查往往发现不多或无所发现。以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为例,在起病后10天内,甚至2周内,虽然临床症状已很明显,但x线照片上仍不能作出诊断。有时即使查出了病变,又因其影像学特点不明显,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还有一种情况是,x线检查不能使病变显影,如支气管内膜结核,尽管痰菌阳性,但也不能从照片上作出诊断。因此,不紧密结合临床,很有可能导致误诊。
各种影像征象存在差异
事物之间存在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差异,医学影像学检查也不例外。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在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如进展期和愈合期,其病理及生理变化的影像学表现不一,即所谓的“同病异影”。这就需要了解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其他与诊断有关的临床资料。同样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即所谓“异病同影”,如肺部小结节状癌出现薄壁空洞时,有时不易与空洞性肺结核鉴别。
就医环境的影响
当今中国的就医环境太差。病人围着医生里三层外三层看病,使得医生只能闹中取静。更致命的是,动不动就打官司,以致于医生完全可以得出明确结论的,却不敢做出诊断。于是乎,癌症不说是癌症,说是占位可能性大,炎症不排除,建议随访观察;更有甚者,在影像学诊断报告上列出多个结论,供临床参考。
劳动强度大导致误诊与漏诊
在大医院,一名影像科大夫每天在8小时内需看500张以上的医学影像学片子,大家可以算一下,他看一张片子需要多长时间?据国外研究报道,当医生出现视觉疲劳及思想惰性、烦躁情绪时,容易忽略病灶。如果把他看过的片子请其再看一遍,他会得出30%的不同结果,更不用说不同医生之间的差异了。
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假像
医学影像学检查靠的是“捕风捉影”,然而有时会有各种不同的伪影。既有病人外在的异物影,也有病人身体内部及病灶所产生的伪影;两种邻近结构密度相差悬殊的部位,如骨嵴、钙化、空气或异物与软组织邻近处往往会产生伪影。病人移动或生理性运动也会产生伪影。轻微的移动伪影可不影响诊断,或通过后处理方式补救,严重的移动伪影将使减影图像无诊断价值。以CT为例,由x线源引起的伪影有线束硬化、量子噪音等,其装置的故障或工作状态方面的原因也会产生伪影,以及图像重建方面的伪影,显示系统方面的伪影,电源电压不稳定造成的伪影,等。伪影的存在往往会掩盖病情,致使医生无法判断。
由于各种影像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需要发挥各种影像学的长处来加以判断,包括影像学的进一步检查,如薄层扫描、增强扫描、延迟扫描等。甚至要综合几种影像学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但最后诊断则需要结合临床。 作者:王骏,本文来自《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