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接班人一定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坚定的理念信念离不开德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校内、校外协同协作,家校、校企深度合作为发展主线,服务医疗发展、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培养目标,笔者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索构建“三主体+两路径”与“三维度+两依托”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模式,实现多元主体间的协同育人。
[关键词]德育共同体;协同育人;路径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作为五年制医药类职业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校内、校外协同协作,家校、校企深度合作为发展主线,服务医疗发展、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培养目标,着力提高医药类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对五年制医药类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构建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何脱离目前困境,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构建“三主体+两路径”与“三维度+两依托”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模式,实现多元主体间的协同育人。
一、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构建的现存困境
(一)高层设计整体性规划欠缺。德育工作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工作,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构建只有统筹规划,进而协同合作、同心同向、凝心聚力,形成强大的德育工作合力,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整体性系统性的德育工作局面,离不开高层设计,全面考虑德育各组织与各层次之间协同配合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方案,为德育工作的开展确定目标、指明方向、制定任务。虽然,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院校非常重视德育工作,但学工部门、教务部门、文化基础部等各部门不存在隶属关系,各部门以本部门工作计划开展德育工作,德育目标与任务考核也存在差异,德育资源和信息处理等方面无法完全共享,德育课程与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配合不够,缺乏对德育的高层设计和整体性规划。(二)协同推进的核心主力话语权有待提高。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学校应该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精心引导和培育学生。但由于网络信息全面爆发、智能时代迅猛推进,文化多元势不可挡,致使学生接触德育内容的渠道和途径多样化,学生思维的选择性和差异性也显著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另一方面,德育共同体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家庭、学校各个部门、实习单位以及企业等,需要各个组织协同配合好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例如做好德育工作也需要其他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但目前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帮助构建课程思政时的话语权缺乏制度保障、激励措施等,自然话语权也较弱。(三)育人主体之间协同联动的动力不足。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的育人主体不仅包括学校教师,还有家长和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等,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班主任与家长、班主任与实习带教老师等,他们之间应该是互动的、互助的、互补的,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产生协同德育效果。然而,一方面目前的备课方式、考核评价方式、教师绩效考核以及晋升职称的办法,使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存在协作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因缺乏专业学科理论背景,事务性工作冗忙,缺乏课程思政探索的热情和积极性,致使教师之间的德育协作动力不足。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事务,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德育自觉性受影响因素。医药专业的学生实习时间较长,带教老师主要负责技能考核,也存在德育教学动力不足等问题。(四)育人主体育德自觉性有待提升。德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完成此目标,离不开各育人主体的育德自觉性,自觉践行于教学实践。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各育人主体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追求也呈现多样性。高职院校教师面对严峻的教学任务与科研压力,家长也面对工作与生活压力,带教老师除了本职工作的重任之外,还要承担带教任务,这对各育人主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育德自觉还待提高。
二、五年制医药类高等德育共同体构建的路径选择
构建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应当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与专业特色,将德育嵌入职业教育发展全过程,形成一个相对全面的德育系统。在家校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背景下,走出学校目前存在的德育共同体困境,探索家校企业三主体、线上线下双路径、依托课堂与活动,从管理、师资、思政课建设三个维度构建德育共同体,实现各育人主体间的沟通交流与利益融合,形成育人合力与内生驱动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坚持利益共生,努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产业升级转型加速,人工智能时代悄然而至,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作为五年制医药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以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个体人”“职业人”“社会人”为一体的“健全人”,既要考虑学生作为“个体人”的内在需求,也要考虑学生作为“职业人”的岗位需求,还要考虑学生作为“社会人”的社会规范,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企业虽然是逐利性的竞争主体,但市场利益与社会责任是不可分割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精湛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技能习惯。《言医·序》指出:“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可见医德的重要性,积极的职业心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技能习惯,是提升职业技能的前提和必备条件。由此可见,医药类用人单位也需要“健全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职校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身心健康的独立人、积极乐观的行动者、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等。由此可见,作为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各育人主体之间是价值相通、利益共生的,这是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构建的支撑点。构建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首先要寻求各育人主体之间利益共生点,弥合各育人主体之间的独立状态,相互协调,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一是明确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的主体,广义上包括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学校、家庭、企业等单位主体,具体包括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德育教师、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班主任、实习带教老师等其他成员;二是寻求各育人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和价值共同点,明确各方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个体人”“职业人”“社会人”为一体的“健全人”。三是落实各育人主体的责任,为其指明奋斗方向,协同发挥最大效应。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高层设计总体规划,落实立德树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引导作用;成立“课程思政”研讨小组,推动形成全校任课教师协同配合效应;与学工、系部、团委协同合作,构建协同协作德育共同体;发挥班主任、心理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作用,构建互辅互成德育共同体;建立家校与校企之间的密切联系,构建多向互动德育共同体。(二)强调质量共轭,不断塑造相通的培养标准。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不断冲击和刷新着教育者的理念,网络五年制医药类德育共同体的构建理念也应丰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共生、共建、共享、有序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网络德育的理念也应不断革新,更好地强化德育实效性,为实现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的育人主体之间交流互通、互鉴互联、有序发展等发挥强大的作用。第一,在课堂内外,确立“线上+线下”形式,让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的各育人主体参与学生德育工作,保证德育持续不间断,提高学生的认同感。第二,完善学校泛雅平台。思政课教师团队,共同完善学校泛雅平台课程资源建设,思政课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讨论、完成作业、测试、考试等都可以在泛雅平台实现,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第三,创建了学校德育微信公众号“维玮道来”,配合思政课教学,实现德育的生活化、趣味化,实现信息实时高效传播,学生获取信息便捷等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教学功能。在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各个阶段,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紧紧把握育人质量,形成“线上+线下”共轭的德育效果,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获得感。(三)打造共融共通,持续提升德育合力与实效。通过笔者调研访谈发现,五年制医药类德育工作的开展,仍是“独奏曲”,家庭没有实质性的德育任务和作用,企业与实习单位也没有正式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从德育共同体构建实践来看,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各育人主体属于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职业,很大程度上存在合力不足和实效不强等问题,因此,从管理、师资、思政课程建设三个维度构建五年制医药类德育共同体,实现共融共通,持续提升德育合力与实效。第一,完善相关制度方案,为德育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制度保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所有主体协同配合共融共通的工作格局。第二,建立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完善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培训、比赛、公开课、集体备课、研讨小组等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思政课教师在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共同体中的主导作用。第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提升育德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成立“课程思政”研讨小组,充分挖掘隐藏课课程中的医药类德育思政元素,并通过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等方式推广普及,推动形成全校任课教师协同配合效应。同时,与学工、系部、团委协同合作,发挥班主任、心理教师、实习带教老师等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构建协同协作德育共同体。(四)调动形式共旋,逐步形成同向同行德育新局面。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课程与活动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课程是文化、思想、智慧和规范的载体,坚持德育活动课程化与德育工作活动化,让课程与活动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围绕德育工作这中心轴盘绕构成的螺旋式双链结构,实现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共旋,形成合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第一,修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意见》与《关于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德育共同体工作指明方向。第二,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活动性德育课程填补了理论性德育课程的不足,课内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符合教育对象德育形成和发展规律。第三,各类活动增加德育元素。五年制医药类高职德育院校,学生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与学校各部门、与实习单位、与家长配合,将思政元素融入活动,增加活动的育德功能。(五)倡导情感共振,积极构建相融的精神共同体。共同体内部的情感归属、有效沟通、善治追求等是共同的精神追求,五年制医药类德育共同体应实现各育人主体情感共振,成为精神上的共同体,长久稳固地发挥德育价值。第一,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追求是共同体存在的前提条件,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成员负责主持工作,形成精神场域。各育人主体对价值目标的认同感越大,对共同体的忠诚度才越高,共同体的凝聚和辐射作用才越强。第二,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性。五年制医药类德育共同体中,学校是核心育人主体,要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学校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共同体的走向和发展。学校要发挥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动员作用,整合各育人主体的利益,达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提升个人价值与共同体价值的契合度。第三,形成共通的活动交融氛围。家庭、学校、企业是不同的场域,实现德育“跨界”融合发展,需要三个场域在文化交流、活动组织等实现融合和对接,把相通的活动融入德育过程,把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优良家风等带入职业课堂,尊重彼此差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不断满足共同体各育人主体的精神、情感需求,实现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梁静.“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
[2]张正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4).
[3]任少波,楼艳.论高校德育共同体的三重意蕴[J].高等教育研究,2018(8).
[4]赵宇侠.新时代背景下优化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7):94-95.
[5]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42.
作者:杨梁玮 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