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川芎的现代药理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6 23:22:33 归属于药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60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川芎在心血管中的药理研究


川芎嗪(ligustrazine)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属酰胺类生物碱(amideal-kaloid),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上世纪60年代初,Kosuq等曾从枯草杆菌(bacillusublitis)培养液中分离出TMP,其后,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从川芎提取物中析出了单体川芎嗪,经结构鉴定即为TMP,现在已由人工合成。近年来,临床上已应用川芎嗪来治疗多种疾病,如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肢体血管性疾病,部分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疾病,皆获得了一定效果,尤其是其对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深受医患的推崇,成为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中药制剂之一。本文就其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作一阐述。


1保护冠状动脉


朱文玲等[1,2]实验发现,内皮素-1(ET-1)可致冠状动脉内径缩小,心内膜损伤,纤维蛋白沉积,心肌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缺血性改变,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沉积。应用川芎嗪后,心肌及冠状动脉未见病变,表明川芎嗪可拮抗ET-1收缩冠状动脉的作用,防止心肌和冠状动脉缺血损伤。田禾等[19]实验表明,川芎嗪对高钾去极化收缩的猪冠状动脉环有舒张作用,而心得安不能对抗川芎嗪的舒张冠状动脉作用,提示川芎嗪舒血管作用不是通过兴奋β受体实现的。


2抑制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SMC)增殖


宋德明等[4]用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单细胞悬液观察到,低浓度川芎嗪能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对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与细胞增殖,表明川芎嗪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与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它们的Ca2+拮抗有关。唐利龙等[5]应用Northern杂交的方法观察了川芎嗪对培养血管SMC前胶原α1(Ⅰ)、α1(Ⅲ)基因转录的影响,发现川芎嗪能明显抑制α1(Ⅰ)及(Ⅲ)基因的转录。李松等[6]用兔行主动脉球囊术,实验显示球囊扩张处内膜厚度增加,而川芎嗪能显著降低损伤后内膜的增厚和管腔的变窄;用川芎嗪治疗后的血清培养主动脉SMC,对3H-TdR掺入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表明川芎嗪对家兔主动脉球囊损伤SMC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3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显示,川芎嗪可降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缩短窦律恢复时间,表明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7,8]。梁日欣等[9]实验显示,川芎嗪药理性预适应能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时室颤和室速的发生率,降低心肌梗塞面积和血浆乳酸脱氢酶增高的程度,推迟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缩短其持续时间。左保华等[10]报道,川芎嗪还可降低离体大鼠心脏MIRI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持续时间。秦晓晨等[11]实验也表明,川芎嗪可明显对抗大鼠MIRI所致SOD、GSH-PX活性下降和MDA含量升高。岳屹立等[12]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模型,发现川芎嗪灌注后血浆MDA明显低于灌注前,全血SO和GSH-PX活性亦较灌注前明显增高。赵小曼等[13]实验显示,川芎嗪能保护心肌细胞膜Ca2+-ATP酶和K+-Na+-ATP酶活性,显著降低MDA的含量,并伴随SOD活性和GSH-PXMDA比值显著性升高,心肌组织钙含量显著性减少。有研究报道[14-16],川芎嗪具有Ca2+通道阻滞作用,且优于异搏定,若与前列腺素E1合用,对大鼠MIRI保护作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史大卓等[17]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观察到,川芎嗪可促进蛋白质RNA合成,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在缺氧缺糖心肌细胞的表达,表明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段红等[18]观察到大鼠MIRI可出现心肌细胞凋亡,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数目逐渐增多,心肌病理改变也加重,而川芎嗪可使缺血心肌凋亡细胞减少,病理组织学改变亦有减轻,表明川芎嗪对MIRI心肌细胞凋亡有一定抑制作用。上述实验表明,川芎嗪从多方面、多层次对MIRI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4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曹伟标等[19]用麻醉犬观察了川芎嗪对急性缺氧性动脉高压的影响,结果发现由右心房注射川芎嗪能使用药后第10、15min缺氧时的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降低。王良兴等[20]报道,川芎嗪能显著抑制由慢性缺氧、慢性缺氧伴高二氧化碳所致的肺动脉升压反应及右心室收缩压,而对右心室±dt/dtmax、PaO2都无明显影响,提示川芎嗪能降低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肺动脉压力,而不降低PaO2,且对右心具有保护作用,是一种降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动脉高压的理想药物。金先桥等[21]报道,川芎嗪与参麦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合用,在降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方面与川芎嗪单用或川芎嗪与心痛定等合用效果相似,但对心脏及体循环的副作用较小,特别是川芎嗪与参麦注射液合用对肺循环的作用有较好选择性。


5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任平等[22]观察了川芎嗪对麻醉狗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发现川芎嗪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LVSP、LV±dt/dtmax、冠脉血流量、心率和降低平均动脉压。王天成等[23]实验显示,川芎嗪可使LVS及LV±dt/dtmax增大,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6小结


综上所述,诸多研究显示川芎嗪具有减轻MIRI、舒张冠状动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成纤维细胞和SMC的增殖、调节心肌细胞离子流动、降低肺动脉压、增强心功能、抗氧自由基等作用,这为川芎嗪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缺血再灌注损伤、肺心病、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提供了依据。


作者:宋艳


第2篇: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微苦,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血瘀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肝郁气滞而致血行不畅的胸肋疼痛,头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等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呼吸、泌尿系统及妇科方面的疾病。近年来川芎化学成分的提取纯化、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川芎的有效成分


1.1挥发油马玎等1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方法测定三个不同产地的川芎,归纳得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苯酞类化合物,约占整个挥发油的以Z-藁本内醋为主,且不同产地的川芎在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含量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张晓琳等2将川芎中的苯酞类化合物分为三大类型:烷基苯酞、羟基苯酞和苯酞二聚体。他们认为川芎烷基苯酞具有光和热的不稳定性,在见光的情况下易聚合成苯酞二聚体,在受热的情况下易转化成羟基苯酞。吴琦等3鉴定了川芎挥发油中的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36%c,其中以正丁烯基苯酞、4,5-二氧-3p-丁基苯酞、4,5-二氧-3a-丁基苯酞、Z-藁本内醋、E-藁本内醋、3,1'-二羟基-3-丁基本酞、4,5-—氧-3,1'-—羟基-3-丁基本酞和氧-3,1'-—羟基-3-戊基苯酞含量较高,占挥发油总量的43.45%c。钟凤林4对不同产地和品种的川芎水蒸气蒸馏所得到的挥发油进行了联用分析,其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醋、蛇床内醋、新蛇床内醋、洋川芎内醋、3-丁基苯酞、3-亚丁基苯酞,另外还有香桧烯、a-蒎烯、月桂烯等多种萜类及多种脂肪酸醋。有文献指出水蒸气蒸馏法长时间加热提取会使其中的热敏物质发生气化聚合等反应导致变性5。


1.2生物碱文献记载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1977年从川芎中分离得到川芎嗪、黑麦草碱、L-异亮氨酸-L-缬氨酸酐。曹凤银等6从川芎中分得1-P-丙烯酸乙醋-7-醛基-p-咔啉、1-乙酰基-P-味啉、L-缬氨酰-L-缬氨酸酐、三甲胺、胆碱、尿嘧啶。王义雄等7从川芎中分离得到腺嘌呤和腺苷。其中川芎嗪的含量很低,每克生药中仅含不到万分之一。有学者8采用法测定了大批量川芎药材和饮片,都没有检测到川芎嗪。


1.3酣酸及有机酸类武爱玲等9测得川芎中的酸含有阿魏酸、瑟丹酸、香草醛、香草酸、棕榈酸、亚油酸、对羟基苯甲酸、大黄酣、咖啡酸、原儿茶酸等。其中阿魏酸是主要有效成分,其化学名称为:4-羟基-5-甲气基苯丙酸,约占生药成分的0.1%~0.2%5。王文祥等[10]还测得川芎中含有正十六烷酸。


1.4其他肖永庆[11]首次在川芎中测得川芎三萜。


文献记载王普善等[6从川芎中分得一种萜类化合物匙叶桉油烯醇,另外还得到P-谷甾醇、蔗糖和一种脂肪酸甘油醋,气相色谱证明为二个亚油酸和一个棕榈酸的甘油醋。温月笙等分离得到5-羟甲基-6-内-3-甲气基-4-羟苯基-8-气杂环双(3,2,1)-辛-3-烯-2-酮。王文祥等[10还测得含有胡萝卜苷。


2川芎有效成分(组分)的药理作用


2.1对心、脑血管的作用川芎作为现代用药,用作静脉注射剂,被较多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阿魏酸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释放5-HT,阻止颅内外血管异常收缩,阻断血管异常舒缩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和预防偏头痛[12]。阿魏酸钠还能缓解兔和大鼠离体主动脉痉挛性收缩,增加豚鼠心脏灌流量及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等作用。阿魏酸哌嗪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动脉条收缩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传导,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13]。川芎嗪、香兰素、大黄酣均可作用于心肌细胞膜受体,川芎嗪有可能作用于a受体,香兰素有可能作用于P受体[14]。川芎嗪能扩张冠脉并阻断内皮素的冠脉收缩作用,从而防止心肌缺血[15]。


2.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由于川芎嗪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所以其对抗中枢神经缺血损伤、改善学习记忆、抑制癫痫发作有一定的效果[16。川芎嗪对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眼底视神经病变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对中枢神经细胞保护机制为:对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起到抗凋亡作用,抑制神经细胞炎症反应,抗气化作用,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促进中枢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保护中枢神经细胞尼氏体以及促进中枢血管内皮生长等[17。


运用体内外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际应用,已经证明了阿魏酸钠在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应用价值,且从细胞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阐明阿魏酸钠在神经细胞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将对临床以阿魏酸钠作为神经保护剂的应用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18。


2.3镇静镇痛作用川芎所含挥发油及水煎剂有镇静作用,水煎剂能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19。川芎嗪对鼠背根节神经元ATP激活电流具有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推测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川芎嗪通过对腺嘌呤核苷酸门控性离子通道受体进行作用并促进该受体N端磷酸激一C部位的磷酸化所产生的别构调节有关,表明川芎嗪具有一定镇痛作用[20。


2.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川芎嗪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丙二醛、透明质酸、m型前胶原(PCm)及肝组织中MDA;提高肝组织中超气化物歧化酶活性,显着减轻肝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即川芎嗪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川芎嗪可对抗血栓素A2的合成与活性,抑制乳酸脱氢一的异常变化,从而明显减轻鼠、兔肝缺血的再灌注损伤[21]。


2.5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川芎嗪能通过抑制气自由基的释放而起到保护细胞膜,减轻肺损伤的作用,从而可以缓解吸烟所致的肺损伤。川芎嗪预防肺水肿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恢复内皮素(ET)和一气化氮之间的动态平衡,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其缺气状态,从而保护肺血管的结构和功能[21]。


2.6对泌尿系统的作用冯文周等[22]对76例增生性肾炎患者服用复方川芎胶囊观察血浆内皮素和脂质过气化物的影响。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血浆ET-1、LPO含量明显降低,肾功能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表明复方川芎胶囊可通过抑制血浆ET-1的产生,抗脂质过气化作用,对增殖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阿魏酸钠在肾脏缺血所致的急性肾衰中有保护肾脏功能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肾组织细胞内凋亡信号转导有关。王宏天等利用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大鼠模型,探讨阿魏酸钠对缺血性急性肾衰大鼠肾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得出阿魏酸钠可促进肾组织表达SDF-1,可能是促进造血干细胞(HSC)向肾脏归巢,加速损伤肾组织修复的机制之一[23]。


2.7对平滑肌的作用川芎中的内醋类成分具有平滑肌解痉作用,并可解除乙酰胆碱组织胺引起的气管平滑肌痉挛,阻止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对炎症有限制作用,对中性粒细胞释放溶一体功能及趋化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用于哮喘持续状态疗效显着24。


其他作用阿魏酸钠盐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25]。川芎对多种革兰阴性肠道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阿魏酸钠能阻止活化补体引起的嗜中性白细胞聚集,且呈量效关系,对补体激活引起的器官损伤可能有一定防治作用。徐理纳等发现阿魏酸钠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推测该化合物的养血活血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26。川芎挥发油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可引起家兔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多巴胺含量增高,通过DA-5-HT链环的作用,最终使体温趋于稳定[27]。


综上所述,川芎为常用中药,近年来有关川芎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日益完善,提取纯化工艺也在不断优化,为临床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发现了一些川芎新的药理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成分、提取工艺和药理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翠英\章洪U,戚琼华1(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药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